首页> 中文学位 >盆底康复技术对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疾病防治效果研究
【6h】

盆底康复技术对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疾病防治效果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主要缩略词表

前言

材料与方法

1.研究对象

病例资料

2.研究方法

2.1 问卷调查

2.2 盆底功能检查和诊断报告

3.评价标准

3.1 盆底电生理检测仪评估

3.2 POP的检测和诊断

4.治疗组干预方案

5.研究步骤

6.统计学方法

结果

1.基本情况分析

2.盆底电生理检测结果比较

3.盆腔脏器脱垂分度情况的比较

4.盆底障碍影响简易问卷结果的比较

5.盆底脏器脱垂/尿失禁性功能问卷结果的比较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的发生和防治

附图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目的:通过比较产后盆底肌力、盆腔脏器脱垂情况、盆底功能障碍对人日常生活的影响情况和性生活水平,探讨产后盆底康复技术对女性出现不同盆底功能障碍情况的防治效果。 方法:选择2013年6月~2013年12月在我院住院分娩的产后42d复查的产妇153例进入研究,随机分为训练组(n=102),观察组(n=51),比例2∶1。训练组于产后42天后分两个阶段进行康复治疗,第一阶段为学习会阴收缩(电诊断后)采用电刺激+生物反馈治疗,第二阶段为2类肌纤维的初级训练,每个阶段为2周,每周安排2次治疗,共8次。观察组不予任何干预,自然恢复。两组均于产后42天、产后6个月、产后12个月检测盆底肌肉的肌力、疲劳度、阴道最大动态压力、进行POP-Q分度评估和问卷调查,并比较产后盆底肌力、盆腔脏器脱垂情况、盆底障碍对人日常生活的影响情况和性生活水平,以评价盆底康复技术的防治效果。 结果: 1.盆底电生理检测结果比较:训练组和观察组产后42天盆底电生理检测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组产后6个月、12个月盆底电生理检测结果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后6个月、12个月盆底电生理检测中的Ⅱ类肌纤维疲劳度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盆腔脏器脱垂分度情况的比较:训练组和观察组产后42d POP-Q分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组产后6个月、12个月POP-Q0度所占比例,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组产后6个月、12个月POP-QⅠ度、Ⅱ度所占比例明显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盆底障碍影响简易问卷结果的比较:因训练组和观察组产后42天对问卷中1-6题内容活动从事人数均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组产后6个月、12个月膀胱或者尿道和阴道或盆腔对1-6题内容活动的影响率均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后6个月、12个月大小肠或直肠对1-6题内容活动的影响人数均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4.盆底脏器脱垂/尿失禁性功能问卷评分结果的比较:因训练组和观察组产后42天有性生活人数均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组产后6个月、12个月问卷评分结果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盆底康复治疗技术能有效改善和修复盆底组织结构与功能,提高产后妇女盆底肌肌力,预防轻、中度SUI的发生,改善盆腔脏器脱垂情况和性生活水平,是一项有效改善和治疗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干预措施,配合个体化治疗方案能达到更好的疗效。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