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利用牙齿、腭皱及颅面骨骼特征进行法医学同一认定的研究
【6h】

利用牙齿、腭皱及颅面骨骼特征进行法医学同一认定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部分 X线曲面断层片同一认定指标的建立

1 研究对象、仪器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第二部分 X线头影侧位片同一认定指标的建立

1 研究对象、仪器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第三部分 腭皱形态在法医学同一认定中指标的建立

1 研究对象、仪器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第四部分 腭皱数字图像识别系统在同一认定中的建立

1 研究对象、仪器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口腔颌面组织结构特征在法医学中的应用

个人简历

致谢

展开▼

摘要

应用口腔放射影像资料进行同一认定,是目前法医牙科学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口腔颌面X线曲面断层片或X线头颅侧位片同一认定特征指标的选择,是根据口腔颌面部的牙齿、颅骨、颌骨、腭皱及其毗邻结构的具有独特形态特征的生理解剖特征、病理变化和牙齿的各种治疗情况等进行的。根据口腔颌面X线片同一认定的方法与指标还有待进一步客观化、标准化。 近年来随着口腔保健水平的提高以及牙科治疗手段的不断进步,牙齿发生病变的情况在逐渐减少。单纯依靠牙齿病变和治疗特征进行同一认定已不能完全适应新的情况。有必要探寻新的识别指标来解决无牙科治疗者的法医学同一认定。 口腔颌面部软组织腭皱的形态,是由遗传基因控制的个体特征,在人的一生中从不改变,甚至疾病,外伤或化学腐蚀都不会改变腭皱的形态和位置。因为人类腭皱形态的独特性及稳定性,使其逐渐成为法医同一认定中又一新的的识别标志。 本研究分别对随机抽取的200张牙齿有治疗史者的X线曲面断层片及600张X线曲面断层片(牙齿或治疗或没有治疗)的全口牙列不同区域进行全面观测,根据牙齿排列特征及牙齿病变和治疗特征进行初级编码和分级编码,统计其牙列编码的多样性。本研究还选取200张X线头颅侧位片,通过SNA角、SNB角的相互关系以及后面高(S-Go)与前面高(N-Me)比值,对颌面骨骼形态进行矢状向8类分型及垂直向3类的综合分类,同时筛选出8个测量指标对颌面特征进行数字编码,为利用口腔X线头影测量片进行同一认定提供理论依据。 此外,本课题结合腭皱的形状、数量、位置、分布等特征,对200例腭皱的形态图进行全面系统的编码、统计分析及评估,以期建立腭皱形态学识别系统的同一认定指标。同时,在标准条件下采集腭皱图像信息,通过腭皱数字图像识别系统,进行图像降噪,图像增强,图像分割,特征提取,边缘检测,信息匹配,结合Matlab软件处理,实现更快更准确的腭皱图像辨别。并期望对腭皱形态的收集,记录和计算机分析提出标准和统一的程序,为法医同一认定中提供一种有效方法。 研究结果显示: (1)600张X线曲面断层片(牙齿或治疗或没有治疗)中,共有544种类型的全口牙列编码,全口牙列编码多样性为90.67%,其中上颌牙列编码的多样性为74.84%,下颌牙列编码的多样性为74.33%。200张牙齿有治疗史者的X线曲面断层片中,共有198种类型的全口牙列编码,全口牙列编码多样性为99.0%,其中上颌牙列编码的多样性为98.0%,下颌牙列编码的多样性为98.5%。 (2)600张X线曲面断层片(牙齿或治疗或没有治疗)中,前牙区牙列编码的多样性仅为24.33%,而牙齿有治疗史者的前牙区牙列编码的多样性高于随机抽取组为59.50%,两组各个后牙区牙列编码的多样性均大于前牙。 (3)提出X线头颅侧位片矢状向9类及垂直向3类共27类面型分型,筛选出牙颌面8项定量分级识别指标变异系数较大,一些分级测量指标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4)200例受试者腭皱形态编码的多样性为100%,个体间未见腭皱类型完全一致,每个个体不论男性与女性均表现有独特的腭皱形式,且同一个体左右侧腭皱形态及分布亦不同。其中波浪形腭皱形态所占比例最大(23.03%),三分叉形态出现比例最小(0.74%)。不同性别腭皱形态所占比例,波浪形及曲线形腭皱形态所占比例均较大,女性:波浪形(22.7%)及曲线形(18.28%);男性:波浪形(24.11%)及曲线形(21.43%)。 (5)对腭皱进行图像采集、特征提取、边缘检测、信息匹配,结合Matlab软件处理,能实现更快更准确的腭皱图像辨别。 本研究提示,有牙齿治疗特征者全口牙列编码、后牙区牙列编码的方法对于这类人群的法医学同一认定有非常高的价值;采用X线头颅侧位片进行同一认定时可先作矢状向及垂直向分型鉴别,再联合用所选取的8项定量分级识别指标,对牙颌面形态进行识别编码,口腔颌面部相关组织软硬组织具有独特形态特征的解剖结构,在法医学鉴定中可用于同一认定。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