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部分生物学国家重点学科建设成效评价研究——以2007年考核评估的生物学(Ⅰ组)国家重点学科为例
【6h】

部分生物学国家重点学科建设成效评价研究——以2007年考核评估的生物学(Ⅰ组)国家重点学科为例

代理获取

摘要

研究目的
   通过对2001-2005年部分生物学科在研究方向、学术梯队、学科带头人、科研项目、科研成果、人才培养与学术交流等方面的建设成效评价研究,探讨我国高校部分生物学学科建设的特点及存在问题,以期为我国部分生物学重点学科管理提供科学参考依据,进而推动我国高校国家重点学科的建设和发展。
   研究对象
   2007年教育部组织考核评估的27个生物学(Ⅰ组)国家重点学科。
   研究资料与来源
   1、数据来源于2007年生物学(Ⅰ组)国家重点学科评估填报的《国家重点学科建设情况汇总表》和《国家重点学科建设总结报告》,时间界定为2001年1月1日至2005年12月31日。本研究使用的指标体系完全来源于此次国家重点学科评估指标体系。
   2、北京大学生理学科2001-2005年度论文总数和被引频次等数据来自于webofscience数据库。
   研究方法
   1、文献检索法:包括纸质文献和电子文献检索方法。
   2、比较方法:分别对生物学(Ⅰ组)13个一级和14个二级国家重点学科建设成效进行比较研究。
   3、定性与定量资料的统计描述:对生物学(Ⅰ组)国家重点学科评估指标的描述,根据情况使用不同图表等定量资料的统计描述。
   4、案例研究法:把2007年考核评估的生物学(Ⅰ组)国家重点学科作为案例,通过不同的途径收集资料,汇总进行交叉分析。
   研究结果
   1、生物学(Ⅰ组)一级与二级国家重点学科资金分布差距显著。受“211工程”、“985工程”和国家专项建设经费等资助的资助学科和资助额度中,一级学科均明显多于二级学科。
   2、生物学(Ⅰ组)一级国家重点学科平均有4.23个研究方向,二级国家重点学科平均有4.57个研究方向。
   3、生物学(Ⅰ组)一级国家重点学科仍缺乏带领团队“攻尖”的学术带头人,二级国家重点学科梯队存在倒置现象。
   4、生物学(Ⅰ组)一级国家重点学科承担重大科研项目能力明显优于二级国家重点学科;SCI产出质量明显高于二级国家重点学科,但在《科学》、《自然》等顶级期刊论文数量少且不稳定,二级国家重点学科SCI产出数量较高,但由于受经费投入、人才投入、地区经济的影响,获得重大突破性研究成果仍需假以时日。
   5、生物学(Ⅰ组)一级国家重点学科在校研究生人均发表SCI论文数3.58篇明显多于二级国家重点学科,其人均达到1.58篇。
   6、生物学(Ⅰ组)一级国家重点学科与美国、法国、瑞士、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的一些著名大学,以及WHO、联合国人口基金会、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开展了学术交流和合作研究,其中合作研究项目37项;主办国内、国际学术会议53次,应邀在国际会议上做学术报告60次。二级国家重点学科与国外一些著名大学以及国际组织开展了学术交流和合作研究,其中合作研究项目56项;主办国内、国际学术会议40次,应邀在国际会议上做学术报告68次。
   研究结论
   1、部分生物学国家重点学科建设成效明显,其中重大科研项目、SCI收录论文和国家级科技奖励在国家重点学科建设中起着重要支撑作用,人才培养仍然是部分生物学国家重点学科的基本社会功能,国际化是部分生物学国家重点学科学术交流的重要方向。
   2、部分生物学国家重点学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亦很明显,其中研究经费相对不足严重制约着国家重点学科的发展,尤以二级国家重点学科为甚,顶尖中青年人才缺乏仍然是部分生物学国家重点学科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
   对策建议
   1、坚持一级学科发展思路,有效提升国家重点学科核心竞争力
   2、进一步加大国家重点学科建设的专项投入
   3、优化学术梯队建设,加强学术带头人“承接”,培养高质量人才
   4、瞄准重大科研项目,争取高水平重大成果
   5、进一步加强国际学术交流
   本研究创新点
   用定量与定性结合的方法对生物学(Ⅰ组)国家重点学科建设成效进行了比较研究,并针对性地提出对策建议。
   继续开展本研究设想,选择其他国家重点学科进行建设成效的定性和定量研究,通过学科比较完善国家重点学科建设对策。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