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双频激电法在浙江省常山县苦麻岭地区钨、锡、锢多金属萤石矿勘查中的应用研究
【6h】

双频激电法在浙江省常山县苦麻岭地区钨、锡、锢多金属萤石矿勘查中的应用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第一章绪论

第二章双频激电法概述

第三章研究区地质概况及地球物理特征

第四章工作方法技术

第五章双频激电数据的处理

第六章物探成果的推断与解释

第七章工程验证

第八章结论及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声明

展开▼

摘要

研究区位于浙江省常山县苦麻岭地区,地形高差较大,植被生长茂盛,且各种干扰因素较多,常规电法在该类复杂地区开展深部勘查找矿,工作效率低且找矿效果不佳。区域构造上位于华埠.新登陷褶带上方.罗村拗褶束西南段八面山矿田西部,研究对象为隐伏式矽卡岩型钨、锡、钼多金属萤石矿,矿床的形成与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体和寒武系灰岩的接触有关。上世纪70~90年代期间,浙江省区域地质调查大队、冶金地质队和第三地质大队相继在苦麻岭地区进行过不同比例尺的区域地质调查和普查工作,初步研究了该地区的地层、构造和岩浆特征;发现有多处萤石和钨、锡多金属矿化点出露于地表,但由于矿体规模小、矿石品位低及限于当时选矿技术水平,并未对矿区的深部成矿特征作进一步勘探和评价。之后,当地小型企业和居民对浅部易于发现的矿体进行了大量的开采。1998~2006年,浙江省地质勘察院先后对研究区进行了萤石矿的普查和详查等工作,并在钻孔和老硐中发现有明显的萤石、钼锡多金属矿化,但未查明有工业价值的矿体。2004~2005年,河南省地质勘察院物探分院对研究区进行物探扫面测量,并圈定出3处萤石矿异常和1处多金属矿异常;经后期工程验证(最大勘探深度200m)和化学分析,锡、铍异常明显,但都达不到工业品位。
   通过前期的地质和物探工作,基本厘定了研究区的地层、构造及岩浆岩特征;认为:岩前花岗岩岩体受岩前短轴倾伏背斜构造的控制,呈北东.南西短轴穹窿状展布;研究区位于岩体倾伏端,且靠近岩体与沉积围岩接触地段,岩体埋藏深度较浅,成矿可能性较小,沿南西方向埋深呈增大趋势;而过去对研究区的研究和认识程度多局限于地表及浅部,对深部(大于200m)的岩体特征和成矿型研究认识程度较低。
   本次研究工作通过收集和分析激发极化法国内外发展与应用现状,针对研究区复杂性特点,介绍了一种轻便并适合于复杂地形地质条件下快速定位预测隐伏矿的方法——双频激电法,该方法具有抗干扰能力强、仪器轻便稳定、观测精度高等优点,适合在地形复杂、环境恶劣及干扰较多的地区开展工作。本文首先介绍了该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工作方法;通过测试钻孔巾岩矿石的物性特征,并在已知钻孔旁进行对称四极测深试验,分析将双频激电法应用于本次研究工作的可行性。随后对全区进行对称四极测深扫面,加大极距了解深部信息,并对数据采集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干扰因素进行分析,给出避免和客服这些干扰的合理措施和办法;室内资料的处理和解释采用计算机结合野外记录进行;正确识别测深曲线拐点及曲线形态,对视电阻率和视幅频率测深数据进行了二维反演,推断出花岗岩岩体的项部埋深及界面形态,通过圈定异常发现有意义的矿化3处,分析异常分布规律并对资源远景作出评价。经布设钻孔验证,找矿效果较好。
   本次采用双频激电法在苦麻岭复杂地区开展找矿的实例对今后其它类似地区勘查找矿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借鉴意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