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负泊松比蜂窝材料和功能梯度蜂窝材料的冲击动力学性能研究
【6h】

负泊松比蜂窝材料和功能梯度蜂窝材料的冲击动力学性能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

1.2.1 负泊松比材料的研究概况

1.2.2 功能梯度材料的研究概况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负泊松比蜂窝材料的冲击动力学性能

2.1 引言

2.1.1 负泊松比多孔材料简介

2.1.1 负泊松比多孔材料的力学特性分析

2.2 均匀正六边形蜂窝材料的冲击动力学性能

2.2.1 有限元模型

2.2.2 有限元模型的可靠性分析

2.2.3 均匀正六边形蜂窝材料的变形模式和动态响应

2.2.4 均匀正六边形蜂窝材料的能量吸收性能

2.3 均匀负泊松比蜂窝材料的冲击动力学性能

2.3.1 有限元模型

2.3.2 均匀负泊松比蜂窝材料的变形模式和动态响应

2.3.3 均匀负泊松比蜂窝材料的能量吸收性能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角度梯度型蜂窝材料的冲击动力学性能

3.1 引言

3.2 角度梯度型六边形蜂窝材料的冲击动力学性能

3.2.1 有限元模型

3.2.2 角度梯度型六边形蜂窝材料的变形模式和动态响应

3.2.3 角度梯度型六边形蜂窝材料的能量吸收性能

3.3 角度梯度型负泊松比蜂窝材料的冲击动力学性能

3.3.1 有限元模型

3.3.2 角度梯度型负泊松比蜂窝材料的变形模式和动态响应

3.3.3 角度梯度型负泊松比蜂窝材料的能量吸收性能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厚度梯度型蜂窝材料的冲击动力学性能

4.1 引言

4.2 厚度梯度型正六边形蜂窝材料的冲击动力学性能

4.2.1 有限元模型

4.2.2 厚度梯度型正六边形蜂窝材料的变形模式和动态响应

4.2.3 厚度梯度型正六边形蜂窝材料的能量吸收性能

4.3 厚度梯度型负泊松比蜂窝材料的冲击动力学性能

4.3.1 有限元模型

4.3.2 厚度梯度型负泊松比蜂窝材料的变形模式和动态响应

4.2.3 厚度梯度型负泊松比蜂窝材料的能量吸收性能

4.4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结论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展开▼

摘要

由于质量轻、抗冲击和能量吸收性能良好,蜂窝和泡沫等多孔材料被广泛应用于国防、化工、能源、微电子、交通、生物医学、航空航天等多个领域中。随着对负泊松比材料研究的深入,具有负泊松比效应的蜂窝材料也相应出现,并且表现出更突出的力学和物理特性。与均匀蜂窝材料相比,功能梯度蜂窝材料的变形模式和动态响应会因梯度的存在而在局部发生变化,从而为提升结构的抗冲击性和能量吸收能力提供可能。本文借助非线性有限元程序 LS-DYNA,研究了负泊松比蜂窝材料和功能梯度蜂窝材料的面内冲击动力学性能,主要进行了如下工作:
  (1)数值模拟了均匀正六边形蜂窝材料与具有内凹六边形单元的均匀负泊松比蜂窝材料在动态冲击荷载作用下的力学行为,研究了冲击速度和胞元内凹角度对负泊松比蜂窝材料变形模式、动态响应和吸能性能的影响。对比均匀负泊松比蜂窝材料与均匀正六边形蜂窝材料的面内冲击结果,揭示了负泊松比蜂窝材料动力学特性。
  (2)借鉴功能梯度材料的概念,改变蜂窝胞元角度,构建了具有密度梯度的蜂窝材料模型。研究了角度梯度型六边形和内凹六边形蜂窝材料在不同冲击速度下的变形模式、应力应变曲线和能量吸收效果,分别将它们与相应的均匀蜂窝材料进行对比,分析了角度梯度型蜂窝材料的动力学特性。
  (3)基于功能梯度材料的概念,改变蜂窝胞壁厚度,构造了具有密度梯度的蜂窝材料模型。对不同冲击速度下厚度梯度型正六边形和内凹六边形蜂窝材料的动力学行为进行了有限元仿真,对比了厚度梯度型蜂窝材料与相应的均匀蜂窝材料在变形模式、动态响应和能量吸收方面的异同。
  结果表明,负泊松比蜂窝材料比正六边形蜂窝材料的抗压强度更高,表现出的能量吸收能力更强。功能梯度蜂窝材料的动态响应和能量吸收能力受梯度、胞元角度和冲击速度的影响。因此,如果能适当选取各项参数,那么就能使材料在降低初始应力峰值的同时保持良好的能量吸收能力。综上,负泊松比蜂窝材料和功能梯度蜂窝材料在结构防护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