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南祁连化隆地区镁铁-超镁铁质侵入岩地质、地球化学特征与铜镍成矿
【6h】

南祁连化隆地区镁铁-超镁铁质侵入岩地质、地球化学特征与铜镍成矿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插图清单

表格清单

第一章 绪言

1.1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1.2研究思路、研究内容及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

1.3学术思想和技术路线

1.4论文研究概况及主要工作量

1.5样品采集制备和分析方法

1.6主要创新成果

第二章 岩浆铜镍硫化物矿床研究进展

2.1世界岩浆作用有关铜镍硫化物矿床的类型和分布

2.2岩浆铜镍硫化物矿床成矿作用研究新进展

第三章 青海省化隆地区铜镍成矿背景与地质条件

3.1化隆区域构造格架及演化

3.2化隆地区岩浆岩活动特点与成矿地质条件

3.3化隆区域成矿构造环境及动力学分析

第四章 化隆岩带镁铁质杂岩体地质特征及含矿性

4.1化隆岩带基本地质特征

4.2典型岩体地质及岩相学特征

4.3岩体含矿性及矿体地质特征

4.4矿石矿物特征

4.5矿物晶体化学特征

第五章 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5.1主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5.2稀土和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5.3成岩成矿时代

5.4铂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5.5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

5.6岩体群亲缘关系

第六章 岩浆源区与成矿作用

6.1同化混染

6.2结晶分异

6.3岩浆源区

6.4地球动力学背景

6.5成矿作用

6.6靶区优选与找矿方向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图版

展开▼

摘要

岩浆镍铜硫化物矿床是金属硫化物与硅酸盐岩浆不混溶的结果。从硅酸盐岩浆中分离的亲硫元素,进入镁铁或超镁铁岩浆中的硫化物液滴,这些硫化物液滴与镁铁质或超镁铁质岩浆发生熔离和聚集,从而形成了岩浆镍铜(铂)硫化物矿床。世界主要岩浆铜镍硫化物矿床是板内岩浆作用的结果,多集中在稳定克拉通边缘、裂谷环境及地幔柱活动区域。在地质形成历史上,从太古代至古生代均有产出。中国岩浆镍铜硫化物矿床主要发育于元古宙和晚古生代而呈鲜明的时代特色,其他时代少有发现和报道。这些岩浆镍铜硫化物矿床主要集中在稳定克拉通边缘和造山带中,本应板内环境的矿床为何发育在造山带中,仅仅是因为造山带中的矿床被暴露出来吗?金川是世界上第三大岩浆镍铜硫化物矿床,是大规模岩浆作用的结果。同期大规模的岩浆作用可能波及更大的范围,祁连山、柴北缘、阿尔金山都有可能发育镍铜矿化的镁铁-超镁铁岩体。无独有偶,与金川矿床所在的龙首山遥相呼应的南祁连造山带,产出有化隆镁铁-超镁铁岩带,该岩带长约160Km,宽10~30Km,呈西窄东宽的楔形夹持于拉脊山南缘断裂与青海南山断裂之间。其间侵位于化隆岩群中的镁铁-超镁铁岩体伴有不同程度的镍铜矿化,甚至达到了中小型矿床规模,可见为一较重要的镍铜矿化带。
  论文选择化隆岩带内的裕龙沟、拉水峡、亚曲、下什堂等镁铁-超镁铁岩体为研究重点,突出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的研究方法,利用岩浆源区性质和演化过程,开展岩浆与围岩及硫化物熔离机制的刻画剖析,探讨岩浆成矿作用。取得主要进展与成果如下:
  (1)青海省化隆岩带内的镁铁-超镁铁岩体均无一例外地侵入到化隆地块的化隆岩群中。化隆岩群是一套以石英岩、黑云石英片岩、二云母片岩、石英片岩、角闪片岩、黑云斜长片麻岩、混合片麻岩和混合岩为主体,变质程度较深的中-深变质岩系。带内含矿岩体基本都由镁铁质-超镁铁质岩石构成,主要造岩矿物有橄榄石、辉石、斜方辉石、单斜辉石、斜长石、角闪石及黑云母等等。含矿岩相多数为辉长-苏长岩、辉石岩以及橄榄岩相。
  (2)首次精确测定了化隆岩群的形成时代,数据集中于893Ma与919Ma两个峰值,且存在1000~1600Ma的古老锆石。其内斜长角闪岩具有轻稀土元素富集、Nb-Ta不亏损特征,与典型OIB具有相对亏损高场强元素(如Th、Nb)的特征不同,而在大地构造环境判别图上又落入了板内玄武岩区。这些反映了化隆群原岩来源于软流圈地幔交代大陆岩石圈地幔的熔融源,可能属于Rodinia超大陆在新元古代汇聚中局部裂解或者Rodinia超大陆整体上汇聚没有完成,局部就开始裂解的产物。
  (3)利用ID-TIMS和LA-ICP-MS方法,首次获得了化隆岩带内镁铁-超镁铁岩体的精确结晶年龄。亚曲辉长岩(09YQ-01)和裕龙沟角闪辉石岩(09YL-01)利用ID-TIMS获得锆石 U-Pb年龄分别为440.74±0.33 Ma(MSWD=1.1)和442.4±1.6 Ma(MSWD=0.59)。下什堂辉橄岩(XST-01)和阿什贡辉橄岩(ASG-01)样品通过LA-ICP-MS获得锆石 U-Pb年龄分别为449.8±2.4 Ma(MSWD=0.31)和436.1±1.2 Ma(MSWD=0.13)。这四个年龄数值较为接近,共同约束了此岩带镁铁质杂岩体的形成时限。
  (4)青海省化隆岩带内的镁铁质杂岩体的m/f值多集中在1.1、3.0和1.53,介于1~3.5之间,属于铁质系列。稀土元素的球粒陨石和微量元素的原始地幔蛛网图表现出轻稀土元素相对富集、负Eu异常及Nb-Ta负异常,几乎所有样品都有Zr-Hf负异常。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Sr、Rb、Ba)以及相对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Hf、Zr)。表现出了岛弧岩浆作用的地球化学特点。
  (5)化隆地区镁铁质杂岩体的Nd和Sr同位素组成变化很大,这暗示岩浆体系在演化过程中可能是开放的。稀疏浸染状矿石硫化物的187Os/188Os初始比值介于0.29~2.19之间,相对幔源矿床的187Os/188Os初始比值较高,又低于壳源矿床的187Os/188Os初始比值,可能混染了较多的壳源物质。γOs值越表现为大的正值且变化范围较大(+80~+1183),连同普遍存在的Nb、Ta亏损,进一步说明可能也与地壳同化混染密切相关。
  (6)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带内杂岩体的母岩浆来自一个曾被交代富集的地幔源区,其εNd(t)=-7.74~+8.36,这些共同表明其岩浆源区应该位于软流圈地幔,并混有一部分被俯冲板片交代的地幔楔物质。而这种交代富集事件显然与祁连、柴北缘在早古生代期间大规模的板片俯冲有关。由于俯冲带熔/流体对地幔楔交代富集事件的时间与该富集地幔发生熔融的时间相隔较近,致使化隆地区镁铁质杂岩体虽然具有富集的微量元素特征,但未遭受同化混染的样品却基本保持了亏损地幔的同位素性质。
  (7)在Th/Yb对 Nb/Yb的协变图中,化隆岩带内镁铁质杂岩体位于MORB-OIB线的上方,落入现代岛弧玄武岩区域。在化隆岩带北邻的拉脊山,亦产出有440-450 Ma的镁铁-超镁铁侵入体和同时期花岗岩,进一步揭示拉脊山小洋盆最终于450 Ma闭合。此时的化隆地块,处于拉脊山小洋盆和柴北缘洋完全俯冲闭合转为碰撞造山阶段,岩浆在后碰撞的伸展部位上侵而形成了化隆岩带的镁铁-超镁铁岩体。化隆群富硅地层为硫化物的不混溶创造了同化混染的条件,并最终导致富硅物质的加入,致使岩浆中硫化物的不混溶作用发生,从而可形成不同品位不同类型的岩浆铜镍硫化物矿床。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