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甘肃黑方台灌区黄土滑坡-泥流形成机理研究
【6h】

甘肃黑方台灌区黄土滑坡-泥流形成机理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第一章 绪 论

1.1 课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问题

1.3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第二章 黑方台灌区的工程地质条件及滑坡特征

2.1 研究区概况

2.2 地形地貌特征

2.3 地层岩性

2.4 水文地质

2.5 地质构造和区域稳定性

2.6 人类工程地质活动

2.7 研究区滑坡分布特征

第三章 黑方台灌区黄土的变形破坏特性试验研究

3.1 灌区黄土的基本性质

3.2 非饱和黄土的变形破坏特点

3.3 灌区饱和黄土的变形破坏特点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黑方台灌区黄土的渗透性试验研究

4.1 渗透性的研究意义及方法

4.2 黑方台滑坡区各土层的固结渗透性

4.3 非饱和黄土的渗透性

4.4 黄土中水分的入渗规律研究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黑方台灌区黄土滑坡-泥流形成机理研究

5.1 黄土滑坡-泥流的形成条件

5.2 斜坡变形破坏理论基础

5.3 黑方台灌区典型斜坡的灌溉渗流场模拟

5.4 黑方台灌区典型斜坡的应力场模拟

5.5 黑方台灌区典型滑坡-泥流的边坡稳定性演变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黑方台灌区黄土滑坡-泥流运动过程模拟

6.1 分析方法

6.2参数的确定

6.3灌区黄土的环剪试验

6.4 运动过程模拟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

7.1 结论

7.2 创新点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展开▼

摘要

灌溉诱发的突发性黄土滑坡-泥流是黄土灌区发育较多的一类地质灾害,对此类滑坡前期研究较少。本文对甘肃省永靖县盐锅峡镇西起方台,东至黑台,南以黄河北岸为界,北以磨石沟为界的黑台和方台两个台塬及其边坡一带进行野外勘查,共发现37个滑坡。依据运动学模型进行分类,其中快速错落式滑坡12个,滑坡-泥流15个,低速蠕动滑坡10个,统计结果表明该区以滑坡-泥流发育数量最多。
  进一步对各种类型滑坡的发生条件进行对比分析发现,黄土滑坡-泥流的发生具有其地形特点:一般发生在黄土冲沟的沟头,沟头为凹形坡,在自然状态下是稳定的,同时沟道狭窄,两测灌木和草本植被发育,并不具备泥流沟的特征,没有典型滑坡地貌。因此,在通常的地质灾害调查中,很难将这类地貌判定为潜在灾点,且滑坡点位于沟头,受灾点位于沟口或坡下,滑坡灾点不易被人发觉,滑坡方量虽然不大,但转化为泥流后,致灾范围显著扩大。
  对黑方台黑台西南端永靖电厂北面的斜坡上每1m采取的土样进行物理力学性能测试,得到了不同深度的含水率、液限、塑限、饱和含水率、孔隙比、塑性指数和颗粒组成,确定了该地区的上部地层主要由24m的Q3黄土、20m的Q2黄土及8m的冲积粉质粘土组成,发现了可转化为泥流的黄土结构疏松,孔隙比一般大于0.80,饱和含水率大于液限,下部的冲积粉质粘土为相对隔水层,由此得到了滑坡-泥流发生的物质条件和地下水条件。
  不同含水率和不同围压下的三轴剪切试验得到了黄土不同应力环境下的三种破坏模型,即劈裂破坏、剪切破坏和鼓胀破坏。在野外调查中发现:边坡坡顶的黄土多发生劈裂破坏,其含水率小,围压小;坡底的黄土多表现为蠕变破坏,土的围压与含水率都很大;处在中部的土有明显的破坏面,为剪切破坏,其围压与含水率介于上述两种情况中间。试验结果与实际相吻合,因此本次试验结果揭示了非饱和黄土的变形破坏特性。同时,对灌区三个土层的饱和原状样进行三轴试验,加孔隙反压致土样破坏的应力路径曲线表明:随着孔隙水压力增加,在p-q坐标上土样的应力路径从起始点向左移,即向破坏线方向移动,孔隙水压力增加致使应力点接近强度线时土样破坏。同时由试验得到了冲积粉质粘土、Q2黄土、Q3黄土的有效残余粘聚力、有效内摩擦角、总残余粘聚力和总残余内摩擦角,试验结果显示总应力值比有效应力低,可见滑坡-泥流的发生具有很大的可能性。
  室内渗透试验过程中由于土样经过了卸荷回弹,所测得的渗透系数并不是土体真实应力状态下的渗透系数,为此对传统渗透仪进行改装,并以黑方台黄土为研究对象,对不同深度的黄土试样进行不同压力下土的固结-渗透试验,得到了各种土样的固结压力-渗透系数关系曲线,进而得到土样真实应力状态下的渗透系数。对比分析了土的变形及渗透特征,结果表明室内常规变水头渗透试验所得黄土渗透系数较固结-渗透试验所测得数据大25-40倍。在饱和渗透试验的基础上,结合采用张力计测得的土水特征曲线,利用经验公式换算出非饱和渗透系数。
  将上述三轴试验和渗透试验参数应用到GEO-Studio软件的SEEP/W、SIGMA/W、SLPOE/W模块,对该滑坡-泥流进行渗流分析、应力-应变分析和稳定性计算。分析结果表明:随着灌溉水的入渗,地下水位不断上升,土体的孔隙水压力不断升高,导致土体应力重分布;当水位增加到一定程度,潜在滑动面(带)土体接近饱和,滑带土体的抗剪强度大幅度降低,导致滑坡-泥流发生。
  K.Sassa基于流体力学的理论推导出三维滑坡运动模型,开发的三维滑坡运动模拟程序 LS-RAPID适用于滑坡-泥流和泥石流的运动模拟。本文采用该程序通过对取样点的土进行环剪试验,确定各层土的残余摩擦角f¢、饱和不排水抗剪强度τss,估计孔隙水压力发挥程度Bss,然后进行三维滑坡-泥流运动模拟,得出滑坡-泥流发生时的瞬时速度和稳定时的堆积范围,为滑坡-泥流破坏程度和致灾范围的预测提供了依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