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阿托伐他汀对氯吡格雷抗血小板作用的影响以及与COQ10联合应用对患者肝脏酶活性及血脂水平影响的临床研究
【6h】

阿托伐他汀对氯吡格雷抗血小板作用的影响以及与COQ10联合应用对患者肝脏酶活性及血脂水平影响的临床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文 献 回 顾

第一部分 他汀类药物与抗血小板药物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的应用

一、急性冠脉综合征与他汀治疗

二、急性冠脉综合征与抗血小板治疗

三、他汀类药物和氯吡格雷相互作用的研究

第二部分 辅酶 Q10 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

一、辅酶 Q10 的分布和生理功能

二、辅酶 Q10 在医学领域中的应用

三、他汀类药物与辅酶 Q10 的相互作用

正文

实验一 阿托伐他汀对氯吡格雷抗血小板作用的影响

1 材料和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实验二 CoQ10 与阿托伐他汀联合应用对患者肝脏酶活性和血脂水平的影响

1 材料和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和研究成果

致谢

展开▼

摘要

背景与目的: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冠心病的发病率呈逐年增高的趋势,其中尤以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死亡率最高,成为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主要杀手之一。抗血小板治疗是目前ACS及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的常规治疗。研究表明,氯吡格雷可抑制血小板的聚集,降低心肌梗死、卒中及支架内血栓和缺血事件的发生率。而他汀类调脂药物对ACS除具有降低血脂作用外,还具有抗炎、抗增殖、抗血小板聚集和稳定粥样斑块等多向性效应。因此,在ACS的药物治疗方案中经常有他汀类药物和氯吡格雷的联合应用。但近年来,有研究者认为经肝细胞色素(CYP)3A4途径代谢的阿托伐他汀可抑制同样需经CYP3A4活化的氯吡格雷的抗血小板活性,且具有剂量依赖性。该问题一经提出就受到心血管临床界的广泛关注,其后进行的小规模临床研究对此问题也持不同意见。
  同时,随着他汀类药物的广泛应用和强化降脂治疗的推行,其副作用的报道也日益增多。他汀是一种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它通过减少胆固醇合成的中间产物甲羟戊酸(MVA),达到降低内源性胆固醇的目的,而MVA为合成辅酶Q10(CoQ10)的必需物,当MVA缺乏时,细胞合成CoQ10就会发生障碍。有学者认为,他汀类药物对体内CoQ10等重要的有益因子的抑制作用,可能和他汀类药物的副作用有关。近年来针对他汀与CoQ10联合应用对改善患者肌痛、左室舒张功能障碍等副作用的研究已有报道,但是CoQ10对他汀引起的转氨酶增高是否有抑制作用,以及补充CoQ10对他汀的调脂作用是否有影响,也是值得关注的一个问题。
  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比较ACS患者行PCI术后服用不同剂量的阿托伐他汀对氯吡格雷抗血小板作用的影响,为临床正确使用两类药物提供更好的依据;同时观察CoQ10与阿托伐他汀联合应用对冠心病伴血脂水平异常患者血浆中CoQ10水平、肝脏酶活性及血脂水平的影响,旨在探讨两药联合应用的合理性。
  方法:
  本研究第一部分为:阿托伐他汀对氯吡格雷抗血小板作用的影响。按入选标准纳入拟行PCI的ACS患者150例,入院后给予阿司匹林300mg/d,氯吡格雷负荷量300mg继以维持量75mg/d的抗血小板治疗,随机分为A阿托伐他汀组(A120mg/dn=30,A240mg/dn=30,A380mg/dn=30),B普伐他汀组(20mg/d,n=30),C无他汀组(n=30),观察各组患者PCI术后24h(服他汀药物前)及72h的血小板表面活性标志蛋白(CD62P、CD63)及血小板最大聚集率(MPAR),并计算其变化值。
  本研究第二部分为:辅酶Q10与阿托伐他汀联合应用对患者肝脏酶活性和血脂水平的影响。选择50例冠心病伴血脂水平异常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25)和试验组(n=25)。对照组患者给予阿托伐他汀20mg/d,睡前服用;试验组患者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用CoQ1030mg/d,分3次服用。连续用药3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体内CoQ10水平,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以及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变化。
  结果:
  第一部分:1.他汀组与无他汀组比较PCI术后24h(他汀治疗前),A组、B组和C组的CD62P、CD63及MPAR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PCI术后72h,各组上述指标治疗前后差值CD62P△、CD63△及M△PAR组间比较亦无显著性差异(P﹥0.05)。2.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组与无他汀组比较PCI术后24h,A1组、A2组、A3组的CD62P、CD63及MPAR分别与C组上述指标两两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PCI术后72h,A1组、A2组、A3组上述指标治疗前后差值CD62P△、CD63△及MPAR△分别与C组治疗前后差值两两比较亦无显著性差异(P﹥0.05)。
  第二部分:1.试验组治疗前后体内CoQ10含量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LT、AST未见显著性增高(P﹥0.05);TC、TG、LDL-C水平显著下降(P<0.01),HDL-C水平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对照组治疗前后体内CoQ10含量显著降低(P<0.01),ALT、AST水平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脂水平除LDL-C含量显著降低(P<0.05)外,其余指标治疗后较治疗前有不同程度的改变,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3.两组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1.经CYP3A4途径代谢的阿托伐他汀短期内不会抑制氯吡格雷的抗血小板活性,且无剂量依赖性。
  2.外源性补充CoQ10可逆转服用阿托伐他汀后引起的体内CoQ10水平下降,从而避免他汀引起的转氨酶增高,同时还可增强他汀的调脂作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