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国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人权理论及其历史定位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人权运动评析
【6h】

中国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人权理论及其历史定位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人权运动评析

代理获取

摘要

发生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人权运动,代表中国近现代一个重要的政治思潮的兴起,也是中国政治思想史上的重要研究内容。这场运动从发生到消隐不过数年时间,主导与参与的骨干分子仅有十数人。他们是以胡适、罗隆基为代表的一批由欧美留学归来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是近代中国又一改良主义的派别。从1929年开始,他们以自己创办的《新月》杂志为基本阵地,针对国民党与蒋介石的独裁统治,公开向国民党政府提出保障人权、制定约法,实行民主政治的要求,从而发动了一场人权运动。人权派在这场运动中提出的主张体现了对人的价值的尊重,他们在理性思考的基础上有前瞻性的为中国现代化预设了架构。代表了当时中国马克思主义人权理论以外的最高人权认识水平。在蒋管区的思想界,人权派的理论就象黑夜天幕中划过的一颗流星,迅即为黑暗所吞没,但是他们在中国历史上留下的近似灿烂的一道光芒,为中国思想界留下一笔有价值的遗产。人权派不但反对国民党的专制统治对人权的危害,同时囿于他们的阶级立场也反对马列主义,反对中国共产党的主张,所以在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的研究中对人权派的认识评价历来无公认的定论。本文试图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对人权派的思想进行实事求是的评说。本文将从五个部分对人权运动进行论述。 第一部分概述人权运动兴起的历史条件和社会环境。 第二部分阐述人权派思想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要求保障人权,反对以国家、法律名义践踏人权;要求“民治”,反对国民党的“党治”和训政;要求“法治”和制定宪法;要求“思想言论自由”,反对“思想统一”;主张和平渐进改良,反对暴力革命。 第三部分分析人权运动失败的原因。 其一,人权派的社会改造主张脱离当时的现实要求。 其二,他们的社会基础薄弱。 其三,人权派作为各派思想中的一派,出发点是想走英美式的资产阶级共和国的道路,这必然引来其他持不同政见的派别的反对和攻击。 其四,他们的活动方式带有浓厚的学院书斋色彩,缺乏统一的思想和凝聚力。 第四部分对人权派政治思想作了简要的分析评价。 第五部分则分析新中国建立之后海峡两岸的人权派代表人物的命运和归宿及其历史启迪。

著录项

  • 作者

    高莉;

  • 作者单位

    第四军医大学;

  • 授予单位 第四军医大学;
  • 学科 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屈新儒;
  • 年度 2007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公民权利与义务;
  • 关键词

    自由主义; 人权运动; 知识分子;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