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绿肥与施氮量对稻田土壤特性和水稻产量形成的影响
【6h】

绿肥与施氮量对稻田土壤特性和水稻产量形成的影响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前言

1 国内外研究现状

2 选题的目的、意义及技术路线

材料与方法

1 试验区基本概况

2 供试材料与试验方法

3 测定指标和试验方法

4 数据分析

结果与分析

1 绿肥与施氮量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1.1 绿肥与施氮量对土壤容重的影响

1.2 绿肥与施氮量对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影响

1.3 绿肥与施氮量对土壤碱解氮含量的影响

1.4 绿肥与施氮量对土壤速效磷含量的影响

1.5 绿肥与施氮量对土壤速效钾含量的影响

2 绿肥与施氮量对土壤重金属含量的影响

2.1 绿肥与施氮量对土壤Cu含量的影响

2.2 绿肥与施氮量对土壤Pb量的影响

2.3 绿肥与施氮量对土壤Cr量的影响

3 绿肥与施氮量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3.1 绿肥与施氮量对土壤脲酶活性的影响

3.2 绿肥与施氮量对土壤纤维素酶活性的影响

3.3 绿肥与施氮量对土壤碱性磷酸酶活性的影响

3.4 绿肥与施氮量对土壤蛋白活性的影响

3.5 绿肥与施氮量对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

4 绿肥与施氮量对土壤微生物种群和数量的影响

4.1 绿肥与施氮量对土壤真菌数量的影响

4.2 绿肥与水稻轮作对土壤细菌数量的影响

4.3 绿肥与施氮量对土壤厌氧微生物数量的影响

5 绿肥与施氮量对水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5.1 绿肥与施氮量对水稻株高的影响

5.2 绿肥与施氮量对水稻茎蘖数的影响

5.3 绿肥与施氮量对水稻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5.4 绿肥与施氮量对产量、产量构成因素及经济效益的的影响

讨论

1 绿肥与施氮量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2 绿肥与施氮量对土壤重金属含量的影响

3 绿肥与施氮量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4 绿肥与施氮量对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

5 绿肥与施氮量对水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结论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水稻免耕直播和绿肥还田覆盖是一种新型的耕作栽培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农田生态环境,影响了水稻性状与产量。本研究拟通过绿肥与水稻轮作制在不同施氮水平对农田生态环境、水稻性状和产量的研究,揭示绿肥作用规律,为降低稻田氮肥使用量、筛选出适合上海崇明地区的最佳的绿肥品种、稳定水稻产量和改善土壤生态环境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为有效开展免耕直播和绿肥还田覆盖技术提供科学依据。
   试验地设在上海市崇明县,排灌设施良好,为典型的耕作水稻田,供试材料为秀水128。稻田施氮量设150 kg/hm2(N1)、210 kg/hm2(N2)、300kg/hm2(N3)3个水平,绿肥品种设紫云英(L1)、黄花苜蓿(L2)、蚕豆(L3)、百脉根(L4)及冬季休闲(L0)作对照的5个种植模式,共15个处理组合,研究其对土壤生态环境和水稻产量的影响。主要结果如下:
   1.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与冬季休闲相比,在冬季种植绿肥能够降低土壤容重、增加土壤有机质,提高土壤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其中在L3模式下,土壤容重在绿肥季和水稻季分别比L0模式降低8.16%和6.37%,土壤有机碳含量在绿肥季和水稻全生育期比L0模式高8.20%~22.45%,差异有逐渐增大的趋势,碱解氮含量在绿肥季和水稻全生育期比L0高15.10%~25.82%。L2模式下土壤速效磷含量在水稻播种期最高达到了39.63mg/kg。在整个绿肥季和水稻季,土壤速效钾平均含量顺序分别为L1>L2>L3>L4>L0。增施氮肥(N2)能显著提高土壤有机质和碱解氮含量,多增施氮肥(N3)并提高不显著。
   2.对土壤重金属含量的影响:在冬闲模式下,土壤铜、铅和铬含量有降低的趋势,但是冬季种植绿肥模式降低的幅度较大。对于土壤铜含量以L3模式降低效果最好,绿肥季比冬闲模式降低了26.12%,水稻季降低了39.89%。土壤铅含量以紫云英降低效果好,土壤铬含量在绿肥生长季以蚕豆降低效果好,在水稻生长期紫云英降低幅度超过了蚕豆,但是农田铅、铬含量仍然较高。相同种植模式下不同施氮量处理对土壤重金属含量影响均不显著。
   3.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各种土壤酶的活性随着绿肥和水稻生育期的推进呈现出规律性变化,不同酶的活性变化趋势各异,但总体来来说种植绿肥模式的酶活性大于冬闲模式,脲酶活性和碱性磷酸酶活性以L2模式活性最高,蛋白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以L3模式酶活性最高,其纤维素酶活性变化幅度最大。不同氮肥处理对酶活性的影响各有差异且整体规律不明显。
   4.对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不同的绿肥、不同水稻生育期土壤养分的变化以及根系分泌物、脱落物及残茬覆盖对土壤微生物数量造成了影响。与冬闲模式相比,种植绿肥模式下各氮肥处理的真菌和厌氧微生物数量增加幅度较大,真菌数量以L2模式下最多,厌氧微生物数量以L3模式下数量最多。细菌数量在冬闲模式下降低,而在绿肥模式下升高,且以L2数量最多。则施氮水平对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由不同种植模式存在不同差异,L2、L3和L4模式下,N3和N2水平真菌数量差异不显著,与N1水平相比差异显著;L1、L2、L4模式下N2水平细菌数量超过了N3水平;而相同种植模式下不同施氮量对厌氧微生物数量的影响不显著。
   5.对水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随着水稻生育期的推进,高氮肥(N3)对于提高水稻株高、分蘖数及干物质积累量的作用变弱,绿肥模式更加明显。理论产量和实际产量都以绿肥模式大于冬闲模式,绿肥模式下N3与N2差异不显著,与N1相比差异显著。L1N3实际产量最高,亩产532.8kg,但是与L1N2和L3N2相比差异不显著。绿肥模式下N3与N2产量差异不显著。在冬季种植黄花苜蓿和蚕豆,施氮量为210kg/hm2的模式下可以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
   综合分析认为:对于崇明滨海盐碱土,从提高和稳定水稻产量角度看,冬绿肥应该选择紫云英,同时可以考虑蚕豆和黄花苜蓿。从经济效益分析,冬季应该选择种植黄花苜蓿和蚕豆。从改善土壤生态环境等角度综合考虑,冬季应该种植绿肥,减少冬闲,冬绿肥以蚕豆最佳。在种植冬绿肥的情况下,施氮量为210kg/hm2,更有利于提高肥料利用效率,节约能源,降低面源污染。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