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灰树花不同菌株蛋白分析及其粗提物活性研究
【6h】

灰树花不同菌株蛋白分析及其粗提物活性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第一章 前言

1.1 立项依据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分析

1.2.1 灰树花研究的历史

1.2.2 灰树花的营养成分

1.2.3 灰树花培养技术进展

1.2.4 灰树花生理活性物质

1.2.5 灰树花的药用价值

1.2.6 有关真菌中蛋白的研究

第二章 灰树花蛋白高产培养基的筛选

2.1 试验材料

2.1.1 供试菌株

2.1.2 主要药品

2.1.3 主要仪器

2.2 实验方法

2.2.1 活化菌种培养基

2.2.2 平板菌种的制备

2.2.3 液体种子的制备

2.2.4 培养基的制作

2.2.5 培养方法和条件

2.2.6 发酵液pH值测定

2.2.7 蛋白含量的测定

2.2.8 菌丝体干重测定

2.2.9 正交试验设计

2.3 结果与分析

2.3.1 不同培养基对灰树花菌丝生长的影响

2.3.2 发酵液pH的变化

2.3.3 不同培养基对灰树花发酵液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2.3.4 不同培养基菌丝体干重测定

2.3.5 正交试验结果

2.4 结论

第三章 8个灰树花菌株品种比较

3.1 实验材料

3.1.1 供试菌株

3.1.2 主要药品

3.1.3 主要仪器

3.2 试验方法

3.2.1 培养基的配方

3.2.2 发酵液蛋白质含量的测定

3.2.3 菌落性状观察

3.2.4 液体发酵性状观察

3.2.5 发酵液的后处理

3.3 结果与分析

3.3.1 灰树花不同菌株的平均生长量

3.3.2 灰树花不同菌株的平均日生长量

3.3.3 灰树花不同菌株的菌丝体形态

3.4 灰树花不同菌株的液体发酵试验测定

3.4.1 发酵液pH值变化

3.4.2 灰树花不同菌株的蛋白质含量变化

3.4.3 灰树花不同菌株菌球数目的测定

3.5 结论

第四章 灰树花不同菌株粗蛋白的提取及其氨基酸分析

4.1 实验材料

4.1.1 供试菌种

4.1.2 主要药品

4.1.3 主要仪器

4.2 试验方法

4.2.1 培养基的配制

4.2.2 培养方法

4.3 分析方法

4.3.1 发酵液中粗蛋白的提取

4.3.2 发酵液粗提物蛋白含量的测定

4.3.3 发酵液粗提物氨基酸测定

4.4 结果与分析

4.4.1 发酵液粗提物蛋白含量

4.4.2 发酵液粗提物氨基酸分析

4.5 结论

第五章 灰树花粗提物的体外抗肿瘤活性检测

5.1 材料与方法

5.1.1 细胞株

5.1.2 主要试剂

5.1.3 主要器皿

5.1.4 主要仪器

5.2 试验方法

5.2.1 溶液的配制

5.3 体外抗肿瘤实验

5.3.1 细胞计数

5.3.2 MTT比色法

5.4 结果与分析

5.4.1 不同样品对Hep细胞的作用结果

5.4.2 不同样品对A549细胞的作用结果

5.4.3 灰树花不同菌株提取物对Hep细胞的作用结果

5.5 结论

第六章 灰树花粗提物对化疗药物损伤细胞的恢复作用研究

6.1 试验材料

6.1.1 细胞株

6.1.2 主要试剂

6.1.3 主要器皿

6.1.4 主要仪器

6.2 试验方法

6.2.1 溶液的配制

6.2.2 细胞的培养

6.3 体外恢复作用检测

6.4 结果与分析

6.5 结论

第七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灰树花(Grifola frondosa)日本称“舞茸”,是一种名贵的食、药两用菌,近年来作为高级保健食品,风行北美和日本市场。其独特的营养和药用价值,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本文以开发利用灰树花中的活性蛋白成分为出发点,主要进行了灰树花蛋白高产培养基的筛选、不同灰树花菌株的品种比较试验和灰树花发酵液蛋白含量变化情况的测定及其提取,以及蛋白粗提物的活性检测和氨基酸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1.灰树花蛋白高产培养基的筛选
   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测定了不同培养基对菌丝平均生长量的影响,以及菌球蛋白含量、醇沉物和醇溶物蛋白含量,结果表明:适合灰树花培养提取蛋白的优化培养基碳、氮源为地瓜淀粉1%,葡萄糖1%,酵母粉0.5%,酵母膏0.5%。
   2.不同灰树花菌株的品种比较试验
   通过灰树花8个菌株的比较试验,从平均生长量、日均生长量来看,238菌株的二项指标在8个菌株中均最大且差异显著。
   在液体发酵实验中,238菌株在蛋白质生产高峰期所产蛋白质的量最大,依次为226、216、270、265、253、251、275菌株。
   3.灰树花发酵液蛋白提取时间的研究
   通过对8个灰树花菌株的培养,发现在接种后的前6天,处于对数生长期,生长过程中需要消耗一定的氮素营养,因此发酵液中的蛋白持续下降;在培养的第7天由于次级代谢物的产生,使发酵液中的蛋白质含量增加;在培养的第8天,由于新菌丝生长,吸收发酵液中的蛋白质,又使发酵液中的蛋白质含量呈下降趋势;在第9天灰树花基本处于生长的平衡期,产生和利用的蛋白基本保持平衡。因此,液体培养的第7天是进行蛋白质的提取的最佳时间。
   4.灰树花蛋白粗提物的活性检测及其氨基酸分析
   通过不同样品对化疗药物处理过正常组织来源的HL-7702人肝细胞的恢复作用研究发现,在所有的样品中,对化疗药物处理过的恢复作用最高的是238菌株酸性条件下的醇沉样品C1,其恢复率为579.62%;238菌株发酵液硫酸铵沉淀物GFP,其恢复率为556.85%,;226菌株酸性条件下的醇溶样品B4,其恢复率为504.61%。其余的样品对化疗药物处理过的正常组织来源的HL-7702人肝细胞都有一定的恢复作用。
   通过对灰树花8个品种的不同样品的氨基酸分析,发现238菌株酸性醇沉物C1样品中必需氨基酸的含量为35.05%,支链氨基酸的含量为19.92%,芳香族氨基酸的含量为6.67%;238菌株发酵液硫酸铵沉淀物GFP中必需氨基酸的含量为29.63%,支链氨基酸的含量为14.73%,芳香族氨基酸的含量为7.59%;226菌株酸性条件下的醇溶物B4中必需氨基酸的含量为25.41%,支链氨基酸的含量为15.91%,芳香族氨基酸的含量为5.12%。样品C1中氨基酸含量最高的为天门冬氨酸,占总氨基酸含量的11.09%,其次是甘氨酸和谷氨酸,含量分别为10.88%和10.40%;样品GFP中氨基酸含量最高的是甘氨酸,占总氨基酸含量的15.64%,其次是天门冬氨酸和谷氨酸,含量分别为12.74%和12.68%;样品B4中氨基酸含量最高的是甘氨酸,占总氨基酸含量的20.39%,其次是谷氨酸,含量为15.05%。由此推测,活性蛋白中起作用的氨基酸主要是天门冬氨酸、谷氨酸、甘氨酸。

著录项

  • 作者

    冯猛;

  • 作者单位

    青岛农业大学;

  • 授予单位 青岛农业大学;
  • 学科 植物病理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宋爱荣;
  • 年度 2009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S567.39;
  • 关键词

    灰树花; 氨基酸分析; 菌株蛋白; 粗提物活性;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