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毛泽东视域中的儒家哲学——以《中庸》及中庸思想为中心
【6h】

毛泽东视域中的儒家哲学——以《中庸》及中庸思想为中心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意义

1.2 研究综述

1.3 研究主体

第二章 《中庸》及其中庸思想概述

2.1 《中庸》成书

2.2 《中庸》的主体思想

2.3 中庸思想的渊源

2.4 中庸的地位及其评价

第三章 毛泽东对《中庸》“性、道、教”的继承发展

3.1“天命之谓性”——“人非生而知之”

3.2“率性之谓道”——“‘知、仁、勇’乃道中之最”

3.3“修道之谓教”——“教人与自教”

第四章 毛泽东对《中庸》“至诚”的继承发展

4.1“诚者天之道也”——“至诚在于‘信’”

4.2“与天地参矣”、“唯天下至诚为能也”——“至诚在于‘成物、成己’”

4.3“维天之命,於慕不已”——“至诚在于‘内省不惧、内省不疚’”

第五章 毛泽东对《中庸》方法论的继承发展

5.1“故君子慎其独也”——“言与行的内在修炼”

5.2“‘过’与‘不及’的两方面”——“善与恶的相对存在”

5.3“智者过之,愚者不及”——“‘过犹不及’的辩证思想”

第六章 毛泽东对中庸思想的评议

6.1 毛泽东对中庸思想评议的内在依据

6.2 毛泽东对中庸思想的评议

第七章 毛泽东对儒家哲学的继承发展

7.1 毛泽东对儒家哲学继承发展的必然性

7.2 毛泽东对儒家哲学继承发展的历史根源

总结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个人研究成果

展开▼

摘要

一个伟大民族文化生命的精髓所在,往往蕴藏经典之中。《中庸》及中庸思想以它独特的方式直指中国思想文化的核心,这种核心思想随着人们对它的包容、领会,逐渐构成了中国人主要的行为方式。毛泽东作为现代中国革命的领袖,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在他的许多重要讲话、与群众的书信、谈话、题词中时时会提到古哲们及其言论。因此,本文从中国传统文化的儒家哲学思想入手,以儒家思想最具有代表性的《中庸》及中庸思想为切入点,通过性、命、人、天始终贯穿全文,分别对“‘性’、‘道’、‘教’”、“至诚”、“慎独”的哲学内涵以及《中庸》所蕴含的辩证法思想进行了较为全面阐发,从而还原了毛泽东视域中儒家哲学思想的现实表象。笔者通过对毛泽东关于中庸思想“辩证法”与“反辩证法”正反两方面评议的阐述,较为全面地阐释了儒家哲学对毛泽东哲学思想形成的思想理论来源。最后以中国革命的各个发展时期为研究背景,通过关于毛泽东对儒家哲学继承发展的必然性和历史根源的简要阐发,进而从另一个侧面阐释了毛泽东对儒家哲学的继承发展,从而较为深刻地揭示了毛泽东对儒家哲学思想继承发展的理论基础和现实意义。
  综上所述,本文对“毛泽东视域中的儒家哲学——以《中庸》及中庸思想为中心”这一课题的探究,其选题缘由及意义为:
  选题缘由:1、现今时代我们面临的课题是找回民族精神家园,而当下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面临着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与新旧传统的接续,即如何实现传统儒家思想与毛泽东思想的统一。2、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形成了国学经典热、毛泽东热以及西学热鼎足而三的格局。如何圆融中西古今已经成为时代重大课题。3、《中庸》作为儒学核心经典之一,对其研究有助于快捷准确地把握儒家思想精髓,而从毛泽东对《中庸》及中庸思想关注入手,则可以部分探寻毛泽东思想对儒家思想的继承与批判。
  选题意义:旨在揭示毛泽东思想的历史根源和哲学内涵,丰富马克思主义文化哲学,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建设提供助力,为中国当代先进文化的协调、持续、健康的发展及民族思想文化素质的提高添砖加瓦。
  在文化多元的今天,国学经典热和毛泽东热背景下择取“毛泽东视域中的儒家哲学——以《中庸》及中庸思想为中心”这一选题,算是时代预流之作。因为是初学,毛泽东思想及儒家思想的均是博大精深的学问,即使深入其中一个领域都难有深入而全面的建树,本文还选取了两大领域,因此文中难免会有许多不足之处。在未来探究和学习的过程中,将会尽最大努力进行加强和完善。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