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SiO2--Al2O3--MgO--F系可加工微晶玻璃析晶研究
【6h】

SiO2--Al2O3--MgO--F系可加工微晶玻璃析晶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1章 绪论

1.1 前言

1.2 微晶玻璃概述

1.2.1 微晶玻璃的定义及分类

1.2.2 微晶玻璃的性能及应用

1.2.3 微晶玻璃的制备工艺

1.3 SiO2-Al2O3-MgO-F系可加工微晶玻璃

1.3.1 云母晶体的基本特征及其生长机理

1.3.2 云母晶体取向指数及织构系数Texture Coefficient(TC)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1.5 研究拟解决问题

1.6 研究内容

第2章 实验原料及方法

2.1 实验原料

2.2 实验仪器

2.3 样品制备

2.4 性能测试

第3章 SiO2-Al2O3-MgO-F系可加工微晶玻璃整体析晶

3.1 晶化温度对整体析晶的影响

3.2 Fe2O3含量对整体析晶的影响

3.3 小结

第4章 SiO2-Al2O3-MgO-F系微晶玻璃烧结析晶

4.1 核化时间和核化压力对烧结析晶的影响

4.2 晶化时间对烧结析晶的影响

4.3 粉体粒度对烧结析晶的影响

4.4 小结

第5章 热压云母微晶玻璃后微观结构变化研究

5.1 热压温度和时间对微晶玻璃微观结构的影响

5.2 小结

第6章 讨论

第7章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展开▼

摘要

论文以SiO2-Al2O3-MgO-F系可加工微晶玻璃为研究对象,采用x射线衍射(XRD)、电子扫描显微镜(SEM)和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等技术研究了玻璃组成、热处理工艺等对该系微晶玻璃析晶及性能的影响。 研究了典型基础玻璃的热效应,确定基础玻璃的最佳核化温度为670℃,最佳晶化温度为950℃。仅在核化温度670℃下保温1h的样品中没有晶体析出,而改变晶化温度对该系微晶玻璃析晶种类、含量和形态均影响显著。随着晶化温度的提高,莫来石和柱晶石晶体的含量先增加后减少,云母晶体的含量一直增加。提高晶化温度促进云母晶体析出。在晶化温度为730℃下,玻璃基体中只析出ZrO2晶粒。在晶化温度为790℃下,玻璃中产生液滴状分相,分相促进花形晶体和棒状晶体析出;继续提高晶化温度为1030℃时,云母晶体出现定向排列。 Fe2O3在玻璃体系中主要作为网络中间体,少量的Fe2O3可作为形核剂,促进云母晶体析出。在基础玻璃中加入Fe2O3时,析出的晶体主要是云母、ZrO2、莫来石和微量的柱晶石相。Fe2O3含量在0.5%时莫来石相消失。随着Fe2O3含量的增加,柱晶石析出量增加,且云母晶体的析出量也提高,并且晶体尺寸变大,形核剂ZrO2析出量减少。但Fe2O3含量超过0.8%时,云母晶体的析出量减少且晶体尺寸变小,ZrO2析出量反而增加。 研究了热压烧结工艺中玻璃颗粒的析晶行为,结果表明,在烧结法制备微晶玻璃的过程中,析出的晶体主要是云母晶体、KFeSi2O6晶体和莫来石晶体。在成核温度670℃下,延长核化时间有利于增加成核数量,但没有出现晶体定向排列。而在核化温度下增加压力到30MPa的样品中,出现云母晶体定向排列的结构。延长晶化时间促进晶体整体析出,粉体颗粒的析晶机理以表面析晶为主,这是微晶玻璃材料沿晶断裂的成因。晶面择优生长不一定形成晶体的定向排列。烧结粉体粒度对云母晶体形态、尺寸等均有影响。当基础玻璃粉体粒度小于16.45μm时,随着烧结粉体粒度的减小,云母晶体的形态由片状向球状转变,球状云母晶体的尺寸为0.2μm。在不同压力方向上,材料中晶体分布均匀,没有出现云母晶体的定向排列。 同时,研究了云母微晶玻璃热压后的微观结构。对云母微晶玻璃热压前后晶体种类不发生变化,主要是云母晶体和莫来石晶体。随着热压温度的提高,云母晶体和莫来石晶体含量均减少,而微晶玻璃的显微硬度提高。晶体的定向排列可显著提高材料的显微硬度值。在不同压力方向上,具有云母晶体定向排列的微晶玻璃显微硬度值之差达0.SGPa。

著录项

  • 作者

    孔德钰;

  • 作者单位

    山东建筑大学;

  • 授予单位 山东建筑大学;
  • 学科 材料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田清波;
  • 年度 2014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可加工; 微晶;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