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国外土坯技术对我国西北地区生土建筑的启示与借鉴研究
【6h】

国外土坯技术对我国西北地区生土建筑的启示与借鉴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1.绪论

1.1研究背景

1.2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1.3国内外生土建筑研究综述

1.4相关概念阐释

1.5研究对象与研究范围

1.6研究框架与方法

2.西北地区传统土坯民居概况及营造特征

2.1西北地区传统土坯民居的产生要素

2.2西北地区传统土坯民居的发展要素

2.3西北地区传统土坯民居典型类型及建筑特征

2.4土坯民居营建技术的基本组成

2.5土坯民居的构造特征

2.6小结

3.西北地区传统土坯民居现状问题调研与分析

3.1建筑布局基本特征

3.2结构支撑构件现状问题

3.3维护构件现状问题

3.4传统土坯民居发展的制约要素

3.5小结

4.国外土坯技术体系研究

4.1概述

4.2德国土坯技术体系

4.3印度土坯技术体系——CSEB土坯砌体系统

4.4美国土坯技术体系

4.5埃及土坯技术体系——以哈桑·法赛(Hassan Fathy)的土坯实践研究为例

4.6小结

5.国外土坯技术体系对西北地区生土建筑的启示与借鉴

5.1意识形态的转变

5.2政策与法规层面的借鉴

5.3技术层面的借鉴与实践——以青海省兔尔干村建设为例

5.4生土建筑的延续与再生

5.5小结

6.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图表目录

附录

展开▼

摘要

从18世纪第一次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在享受大规模工业化带来的生活便利的同时,也在向自然不断的攫取,直至上世纪70年代能源危机的爆发,引发了人们对生态环境的重新审视,生态文明和可持续发展的观点日渐受到人们的重视,许多建筑范畴内的专家学者,也开始反思一百年前的现代主义运动到底给我们带来了什么。这些让本已经被人渐渐遗忘的传统生土建筑,以其可回归于自然的建造材料、优良的热工性能、蕴藏深厚的地域文化等优势,重新回到人们的视野中,为生土建筑的当代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 西北地区是我国传统生土民居分布最广泛的区域,大量的传统生土建筑在经历了长期的四季更迭、风吹日晒,甚至是地震破坏后,现状亟待改善。但是,由于传统生土建筑在力学和耐久性能方面存在极大的缺陷,营建时又需要大量的人力,且当今乡村盲目追随城镇中的建筑浪潮,使得村民们很少再自发建造新的生土民居,取而代之的是一个个整齐并且缺失文化内涵的“新农村”民居,导致生土民居在如今的民居建设中逐渐被边缘化。因此,围绕唤起传统生土建筑在当代的新活力的研究显得十分必要。 论文的研究对象是生土建筑中的土坯建筑。研究内容包括土坯营建技术在我国西北地区及国外部分国家的产生背景、发展机制、生存现状、营建方式、构造方法。在研究西北土坯民居现状时,通过田野调查的方式,详细记述和分析了西北地区传统土坯民居的营建流程、构造特征、现状问题,并通过原材料、技术本体、施工匠人、使用主体四个方面挖掘出制约西北地区土坯民居发展的要素。在此结论的基础上,通过大量的国外文献资料的查阅,将德国的生土建筑产业化、印度的建材多样化、美国的原材料分类检测、埃及的土坯建筑营建思路特点,对应归纳剖析,分析国外土坯营建对制约西北土坯民居要素的回应方式。最终通过国外的经验借鉴结合西北地区现状,从建筑使用主体的意识形态、政府的政策引导、技术及施工层面,指导西北地区土坯建筑的提高及发展方向,从而让西北地区的土坯民居得以延续和再生。 论文依托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生态安全战略下的青藏高原聚落重构与绿色社区营建研究”(51378419)、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计划项目“公共安全视野下黄土高原新型窑居聚落建设研究”(2014-R2-006)。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