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高校辅导员运用心理学理论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效性研究
【6h】

高校辅导员运用心理学理论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效性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1绪论

1.1问题的提出

1.2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3国内外研究现状

1.4研究方法

2 高校辅导员运用心理学理论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效性的理论与现实依据

2.1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效性的内涵及评价标准

2.2高校辅导员运用心理学理论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效性的理论基础

2.3高校辅导员运用心理学理论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效性的现实依据

3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应当合理运用的相关心理学理论

3.1合理情绪疗法理论

3.2人本主义理论

3.3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3.4相关心理学效应

4高校辅导员运用心理学理论的现状调查及分析

4.1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运用心理学理论情况调查问卷的设计

4.2调查的结果

4.3调查结果的原因分析

5 高校辅导员运用心理学理论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效性的路径与方法

5.1高校辅导员运用合理情绪疗法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性

5.2高校辅导员运用人本主义理论提高工作的有效性

5.3高校辅导员运用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效性

5.4高校辅导员运用心理学效应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性

6高校辅导员运用心理学理论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效性的保障措施

6.1促进辅导员向职业化专业化发展

6.2.加强辅导员心理学理论的培训

6.3加强辅导员制度建设

6.4充分运用网络媒介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

展开▼

摘要

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的人生导师,大学生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高校辅导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文件)中明确要求:“要注重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优良的品格”。心理学理论是研究人的心理过程及心理发展规律的科学,与同样把人作为研究对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联系紧密,为辅导员更好地了解大学生的心理及行为提供了有效途径。《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教社政[2005]2号)中明确指出“要重点组织辅导员学习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辅导员要想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性,就必须掌握与工作密切相关的心理学理论,并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过程中合理运用心理学理论,遵循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及成长规律,提升教育理念、优化工作方法,提高工作的科学性、预见性、针对性。
  本文通过“心理学理论在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应用情况的调查问卷”了解到辅导员队伍出现高学历、年轻化、“非科班”出身的新特点,为加强对辅导员心理学理论的学习提供了现实依据;通过辅导员对心理学理论重视、掌握、运用程度的结果分析,发现辅导员普遍意识到心理学理论的重要性,但对心理学理论的掌握程度较低,在实际工作中运用就更少。本文从辅导员工作中运用心理学情况的现实出发,采用文献分析法、比较分析法,通过查阅文献资料、比较分析前人的研究的基础之上,着重介绍了人本主义心理学、合理情绪疗法、新行为主义的社会学习理论等与辅导员工作密切相关的心理学理论;辅导员在实际工作中如何运用这些心理学理论是本文的重点内容,在探讨中结合了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难点、重点问题,并运用具体案例加以分析。辅导员运用人本主义心理学有助于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提高谈心工作的有效性;运用合理情绪疗法有助于维护辅导员个体心理健康,同时也有助于解决学生中可能存在的失恋问题;运用行为主义的社会学习理论则有助于辅导员做好榜样教育工作。
  总之,本论文旨在高校辅导员在工作中应当合理运用心理学理论,提升辅导员的教育理念、优化工作方法,以进一步提高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性。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