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基于使用表现和使用者评价调查的郑州城市开放空间研究
【6h】

基于使用表现和使用者评价调查的郑州城市开放空间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研究背景和目的

1.2研究的意义和作用

1.3既有研究综述

1.4研究内容

1.5研究的方法

1.6内容构成和章节划分

1.7研究创新点及后续展望

参考文献

第二章:城市开放空间的学科基础综述

2.1 学科传统上认定的城市开放空间概念和类型

2.2 国内外城市开放空间演变过程和研究成果概述

2.3 与城市开放空间有关的一些概念

2.4 城市开放空间与公共交往活动

参考文献

第三章:国内城市开放空间存在问题的梳理和本研究工作的应对

3.1城市开放空间出现问题的汇总和分类

3.2 国内城市开放空间的建设归属和业务划分

3.3开放空间与建筑设计

3.4城市开放空间涉及的其他活动

3.5本文主张的广义城市开放空间和系统组成

3.6笔者思考和工作的主要过程

3.7理论归纳和延伸

3.8相关调研的设计和执行

3.9调查工作标准和要求

3.10 针对本研究建立的分析和评价方法

3.11研究对象城市选择的原因及条件

参考文献

第四章:郑州城市开放空间现状调研

4.1郑州城市基本情况

4.2郑州城市开放空间的历史和发展进程概述

4.3 郑州城市开放空间的演变

4.4 新版规划对郑州及城市开放空间的表述和要求

4.5 郑州城市开放空间现状的一般性表述

4.6郑州城市开放空间现有体制

4.7调查研究的工作情况和具体要求

4.8 与郑州城市开放空间有关的研究和设计工作

参考文献

第五章:郑州城市开放空间使用情况调研

5.1郑州城市开放空间使用情况调查工作

5.2使用情况调查结果及说明

5.3使用情况分析方法及过程

5.4使用情况分析结果

第六章 郑州城市开放空间使用者评价调研

6.1郑州城市开放空间使用者评价及使用意愿的调查工作

6.2使用者评价分析及说明

6.3使用者评价的分析方法及过程

6.4使用者评价分析结果

6.5使用者评价调研的进行和整理

第七章:郑州城市开放空间存在使用问题的原因分析和研究

7.1与有关法规和条例的关系

7.2与技术标准和形成体制的关系

7.3与设计师的关系

7.4与技术制度的关系

7.5与设计工作标准和目标追求的关系

7.6与设计工作制度规定和角色担当的关系

7.7与执行环节的关系

7.8与行业职责划分的关系

7.9与责任主体和体制的关系

7.10与民俗的相互作用

7.11存在问题的分类和溯源

7.12相关实践和研究的启示

7.13城市开放空间设计和执行方面的调整建议

7.14城市开放空间与建筑设计的互动

7.15城市开放空间问题的进一步思考

7.16本次调研的分析结果和初步判断

参考文献

第八章:各层面的调整改进以及理论探索

8.1 关于开放空间的理论和设计思考

8.2 城市开放空间与公共交往活动场所

8.3 城市公共交往活动场所系统

8.4 某些设计探索和地域实践的验证和启发

参考文献

第九章:本研究的结论与建议

9.1 总的观点和判断

9.2 建议和意见

9.3针对设计人员和设计工作在城市开放空间项目上的具体改进、调整

9.4 关于城市开放空间分级和针对性调整的建议

9.5 本研究存在的问题

附录目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城市开放空间是城市中具有公用性和公益性的空间、场所,也是人群公共交往活动的重要载体,在人群的正常生活和社会存在方面具有重要价值。它通常分属于城市规划、城市设计、园林景观、绿地、环境、建筑设计、公共艺术等专业领域,在我国城市建设中具有重要和显著的地位。
  本课题通过对城市开放空间设计、建设实际状况的观察、跟踪、分析和思考,针对城市开放空间在人群公共交往活动上的表现和适应性进行研究。研究的内容包括理论思索;技术、制度检视;法规查证;过程梳理;问题分析;背景条件解读等。研究的方式为:将对选定案例“郑州城市开放空间及其使用”进行的客观性、实际性专门调查与针对性、内部研究相结合,进而对其作出基于实际表现的判断。专门调查由组织后的人员和笔者自己分别进行,独立提供调查记录。双方数据由笔者统一统计、整理和分析。
  通过对以郑州城市为案例的,通过对城市开放空间设计、建设、管理的理论、实践、历程的记录、整理、分析和研究,指出当前国内城市开放空间在设计、建设、管理中存在以下主要问题:对使用者和使用问题的轻视;对使用者和使用需求掌控技术和纳入构建体制方法的缺失;对公共交往活动、使用者及其需求在项目运作中的操作性隔离。
  通过对以郑州城市作为案例的,通过对将城市开放空间现状、使用情况、使用者评价和意愿联系为一体的专门性研究,探索城市开放空间的效能体现与使用者、使用活动相互作用的方式和影响程度,以厘清使用活动在城市开放空间中的地位、作用和价值。
  通过以上方式和途径,找出造成城市开放空间与实际需求相矛盾的理论、体制、技术、组织、管理、实施、运作等方面的具体原因和作用途径。最后,在上述层面和环节给出具体的调整方法和建议设想。
  特别针对设计技术和制度方法存在的缺陷和不足,给出基于建筑学和设计工作的、具有可操作的调整建议和改进措施。
  对于已有理论在公共交往活动载体认识上的偏差、不足和分割,对于已有实践在城市开放空间构建中的偏颇、盲目和矛盾,笔者提出引入“公共交往活动场所”(PCP)及“公共交往活动场所系统”(PCP System)的概念,以期为解决“城市开放空间对于人群公共交往活动的适应和满足问题”提供战略性和技术性支持,也有助于各专业领域、不同部门的工作协调和“以人为本、为民服务”根本目标的贯通。
  本论文包括四大部分:
  第一部分:即第一章绪论。
  内容为问题的发现和研究方向的确定。
  第二部分:包含:第二章城市开放空间的学科基础综述;第三章国内城市开放空间存在问题梳理和本研究工作的应对。
  内容为对已有理论和实践的检视和梳理,笔者的思索和判读以及本研究开展的针对性工作。
  第三部分:包含:第四章郑州城市开放空间现状调研;第五章郑州城市开放空间使用情况调研;第六章郑州城市开放空间使用者评价调研;第七章郑州城市开放空间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和研究。
  内容:对以郑州城市为案例,将城市开放空间现状、使用情况、使用者评价和意愿联系为一体的研究过程和结果。
  第四部分:包含:第八章各层面的调整改进和理论探索;第九章本研究的结论与建议。
  内容为研究结论:针对各方面、各层次、各环节存在的问题,探索式地给出调整建议和改进设想。

著录项

  • 作者

    李红光;

  • 作者单位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授予单位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学科 建筑设计及其理论
  • 授予学位 博士
  • 导师姓名 李志民;
  • 年度 2012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TU984.113;
  • 关键词

    使用表现; 使用者评价; 城市开放空间; 城市设计;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