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山水诗词空间意境特征的建筑空间意境初探
【6h】

山水诗词空间意境特征的建筑空间意境初探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和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

1.绪论

1.1目的和意义

1.2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水平

1.2.1国内建筑理论研究现状

1.2.2近邻日本的建筑理论研究

1.2.3西方建筑师对东方文化的关注

1.2.4国内建筑理论研究水平

1.3研究方法

1.4研究范围

1.4.1选题

1.4.2解题

1.4.3研究范围

1.5论文结构

2诗词与建筑

2.1中国建筑追求意境

2.1.1中国建筑艺术的组成

2.1.2中国艺术最大的特点就是写意

2.1.3意境层深的创构

2.1.4古人对建筑的要求更多地与文学,戏剧,和音乐相同

2.1.5艺术意境的创构,是使客观景物作我主观情思的象征

2.2诗词中的意境与中国建筑的理想

2.2.1诗词的独特空间意境

2.2.2由古诗来看中国传统空间意识

2.2.3艺术趋向音乐的状态,和建筑的意匠

2.3小结

3中国古典园林分析-诗词与建筑结合的范例

3.1诗词对古典园林的影响

3.1.1在设计意识方面

3.1.2在设计理论方面

3.1.3在设计手法方面

3.2中国古典园林与西方现代建筑空间比较

4现代建筑语境下山水诗空间意境特征与建筑结合初探

4.1建筑形-客观之诗意

4.1.1群体建筑的院落特征

4.1.2单体建筑的造型

4.1.3小结

4.2建筑意-主观之诗意

4.2.1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曲径

4.2.2地形连海尽,天影落江虚-谈虚与实,阴与阳的相互渗透

4.2.3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论“藏与露”

4.2.4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论“隔”与“不隔”

4.2.5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微花

4.2.6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论“色彩”

4.2.7小结

5结论

5.1庭院群落原则

5.2屋顶和平台原则

5.3曲径原则

5.4虚实原则

5.5藏与露原则

5.6“微花”原则

5.7“色彩”原则

5.8小结

致谢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摘要

本论文通过对中国山水田园诗的分析,探索其中蕴涵的空间意识和建筑意境,以及对建筑空间品质创造方面的有益启发,力图在建筑空间的创造上与山水田园诗之间建立某种对应。 为了明晰和界定本文的论述范围,降低论述的复杂程度,保证能有一个相对充足的篇幅完整的表达论文观点,现将论文的论述角度定为:由对中国传统诗词中蕴含建筑空间意识和审美特点的山水诗的分析,启发和指导现代建筑的空间及理论创作,意图借此摸索提升建筑空间的艺术表现力和精神品质的方法。 山水田园诗所描绘出的空间意识和空间意境,是古诗词中空间描写含量最大最集中也是这方面表达最充分的,其中蕴含着中国古人深沉的宇宙观和自然观,论文第一章绪论部分,概括回顾了在中国建筑理论研究领域里的研究水平和现状,同时与近邻日本进行了比较,认为在中国现阶段建筑理论研究相当薄弱,急需进行大量有意义的理论研究过程。然后对本论文的研究方向与内容进行了具体的界定,明晰了论文的论述内容。论文第二章重点论述了中国古诗词艺术与建筑艺术产生相互影响的空间意境及审美基础。论文第三章将中国古典园林作为诗词与建筑完美结合的成功先例加以简略回顾并分析,展示其与现代建筑理论的异曲同工之妙。论文第四章,是本论文的重点章节,主要论述了在现代建筑语境下,诗词与现代建筑的全新启示与融合。本章节将内容分为主观之诗意与客观之诗意两部分加以阐释,并最后归纳出几个基本原则。 从中国历史上看来,在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中,各艺术门类从来都是相互交融,互为意匠的,我们应该把这个优秀的文化传统保持下去,使艺术之间的相互启发能够滋养我们尚在幼年的现代建筑,给予建筑创作以启示。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