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陕北小流域农户复耕决策对退耕补偿的响应
【6h】

陕北小流域农户复耕决策对退耕补偿的响应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1前言

1.1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研究背景

1.1.2研究意义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生态补偿

1.2.2土地利用/覆被变化

1.2.3土地利用模型

1.3研究区概况

1.3.1自然概况

1.3.2社会经济状况

1.4农户调查问卷设计思路

1.5技术路线

2数据处理与研究方法

2.1属性数据采集

2.2空间信息采集

2.3 数据处理方法

2.3.1卡方独立性检验

2.3.2空间数据分析

2.3.3转移矩阵分析

3结果与分析

3.1农户特征分析

3.1.1退耕农户家庭主要特征变化分析

3.1.2务工人数对农民复耕决策的影响

3.2土地利用变化分析

3.2.1土地利用动态

3.2.2土地利用多样性分析

3.2.3土地利用集中度分析

3.3农户复耕决策对退耕补偿的响应

3.3.1无补偿条件下农户复耕决策

3.3.2现有补偿标准下农户复耕决策

3.3.3补偿230元/(亩·年)时农户复耕决策

4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调查问卷样表

展开▼

摘要

后退耕期是实施退耕还林工程的生态、社会、经济效益的集中显现期。这一时期退耕还林工程的主要任务变为加强成果管理和维护、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随着退耕还林的成果逐渐显现,农民所获得的退耕补偿逐期减少,并即将结束。退耕农户是否会选择复耕部分土地,是需要进一步明确的问题。本文以延安市安塞县县南沟流域为研究区域,通过农户调查和野外调研,了解了农民在不同退耕补偿标准下的复耕意愿;分析了2000年至2014年流域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率,探讨了农民复耕决策对不同退耕补偿标准的响应,并阐明了复耕决策对当地未来一定时期内土地利用格局的影响。
  结果表明,(1)受退耕还林影响,2005-2014年当地务工人口增加了19.78%,农民的收入结构出现了大幅度调整,人均年收入增加了175.29%,由主要依靠粮食收入,变为依靠外出务工、果树和大棚收入;在现有补偿标准(90元/亩·年)的情况下,32.1%的农户有意愿选择复耕部分退耕地,复耕比例在230元/(亩·年)的标准下趋于稳定。(2)农户特征数据的卡方独立性检验分析表明,家庭的务工人数和户主年龄对农民的复耕决策有显著影响,而其他属性对复耕决策的影响不大或没有影响。(3)2000到2014年,流域内有林地和灌木林面积大量增加,分别有39.73%的草地、47.62%的疏林地和25.00%的旱地转变成了有林地。通过土地利用的年动态度分析,流域内有林地面积以平均每年76.44%的增长率在快速增长,说明15年间退耕还林工程在当地取得了显著成效。(4)对县南沟流域土地利用多样性分析表明,该流域2000和2014年的土地利用类型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866和0.757,说明退耕还林导致其土地利用类型多样性逐渐减小,土地利用结构逐渐向单一化、规模化转变。(5)在无补偿、现有补偿和230元/(亩·年)三种补偿标准下,一定时期内流域内将分别有1026.38亩、771.59亩和346.13亩的土地被复耕,被复耕为果园和旱地的面积比约为1:2.155,主要是因为旱地的开垦和运输难度远低于果园。在各退耕补偿标准下,复耕地块均主要来源于草地(平均约60.37%)。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