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榆林气田积液气井排水采气工艺优化研究
【6h】

榆林气田积液气井排水采气工艺优化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

1.3 论文研究内容及思路

1.4 创新点

第二章 榆林气田开发现状

2.1 气田地质

2.1.1 构造特征

2.1.2 储层特征

2.1.3 气层分布特征

2.1.4 气藏类型

2.1.5 温压特征

2.2 气井生产现状

第三章 气井井筒积液分析

3.1 气井井筒积液的来源

3.1.1 凝析水和凝析油

3.1.2 层内水

3.1.3 层间水

3.1.4 边水

3.1.5 非地层水-工作液返排

3.2 主要水源出水条件分析

3.2.1 层内可动水

3.2.2 层间水影响

3.2.3 边水影响

3.3 气井井筒积液对生产的危害

3.4 气井积液影响产能机理

3.4.1 流体性质对气井近井地带岩石渗流能力的影响

3.4.2 井底凝析水性质及地层水敏性对气相渗透率的伤害

3.4.3 井底积液渗吸作用及其对储层气相渗透率的伤害

第四章 气井临界携液流量模型的建立

4.1 Turner模型

4.1.1 液滴模型

4.1.2 公式的调整

4.1.3 Turner模型的认识

4.2 李闵模型

4.2.1 吸入液滴移动的形状

4.2.2 公式计算

4.2.3 与Turner模型的比较

4.2.4 与气田数据的比较

4.2.5 李闵模型的认识

4.3 气井临界携液流量的影响因素

4.3.1 井口压力的影响

4.3.2 温度的影响

4.3.3 油管内径的影响

4.3.4 举升液体类型的影响

4.4 气井井筒积液判断方法

4.4.1 井口油套压关井恢复对比

4.4.2 气并动态参数法

4.4.3 探液面以及相关工艺措施

4.4.4 油套环空充压法

4.5 井筒积液量的计算

4.5.1 环空液量Q环

4.5.2 油管管鞋以下井底液量

4.5.3 管内液量

4.6 井筒积液量的判断标准

第五章 气井排水采气工艺技术优选

5.1 优选管柱排水采气工艺

5.1.1 工艺原理

5.1.2 基本的数学模型

5.1.3 选井条件

5.1.4 现场实践

5.2 泡沫排水采气工艺

5.2.1 工艺原理

5.2.2 泡沫排水采气工艺起泡剂及其性能要求

5.2.3 选井条件

5.2.4 现场实践

5.3 连续气举排水采气工艺

5.3.1 工艺原理

5.3.2 开式气举装置

5.3.3 半闭式气举装置

5.3.4 闭式气举装置

5.4 柱塞气举排水工艺

5.4.1 工艺原理

5.4.2 柱塞气举的主要设备及作用

5.4.3 柱塞气举的工艺流程

5.4.4 柱塞气举的基本数学模型

5.4.5 柱塞气举排水采气工艺的优点

5.4.6 现场实践

5.5 各种排水采气工艺对比

5.6 工艺方案选择原则

5.7 排水采气工艺优选

第六章 泡沫排水采气工艺参数优化及应用

6.1 加注时机优化

6.2 加注量优化

6.3 加注方式优化

6.4 试验选井

6.5 现场试验

6.6 效果评价

6.6.1 hy-3k型泡排剂效果评价

6.6.2 hy-5g型低密度泡排棒效果评价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展开▼

摘要

随着气藏的不断开发利用,气井地层压力及产能逐步下降,低产低效井逐渐增多,气井的排水采气难度逐渐增大,气井在生产过程中产出水若不能及时排出,就会聚积在井底,严重时造成气井水淹停产,同时富水区块的气井在生产过程中由于产水量较大,部分气井产液不能及时排出,也会造成气井水淹停产。 为解决积液气井排水采气的问题,需对气井的临界携液流量进行模拟计算,通过优选泡排剂、优化气井排水采气制度、引进新型排水采气技术,建立一套适用的积液气井排水采气配套工艺技术,及时恢复气井的正常生产,确保气井产能正常发挥。为此,“积液气井排水采气工艺优化研究”对整个气田气井开发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