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国西部经济内生增长机制研究——一个新兴古典经济学分析视角
【6h】

中国西部经济内生增长机制研究——一个新兴古典经济学分析视角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一章绪论

1.1选题背景及其研究意义

1.1.1选题背景

1.1.2研究意义

1.2研究内容与研究框架

1.2.1研究内容

1.2.2研究框架

1.3研究方法

1.4论文创新之处

第二章文献回顾与问题提出

2.1 国外研究文献回顾

2.1.1分工理论的回顾与新发展

2.1.2从经济增长因素内生化到内生经济理论的孕育

2.1.3 内生增长理论的提出

2.2 国内研究文献回顾

2.3简要评价

第三章分工与经济增长机制分析

3.1分工演进是经济进步的源泉

3.1.1分工、报酬递增与经济发展

3.1.2经济进步在分工与合作中实现

3.2制度与分工内生演进机制

3.2.1分工内生演进机制

3.2.2内生交易费用解释

3.2.3分工、交易费用与制度

第四章 分工演进与区域经济内生增长机制分析

4.1 分工与区域经济发展路径选择

4.2基于分工的视角:区域内生经济增长机制

4.2.1外生比较优势、交易效率与制度演进

4.2.2外生比较优势向内生比较优势的转化

4.2.3 内生比较优势与区域经济增长及发展模式选择

第五章经济制度与区域经济内生增长机制的形成

5.1 正式制度、经济行为与经济绩效

5.1.1 西方学者关于国家在经济发展中作用的认识

5.1.2制度选择、交易效率改进与经济增长

5.2个人、非正式制度与市场行为选择

5.3制度结构对区域内生经济增长机制形成的影响

第六章 中国西部地区经济增长滞后的一般分析

6.1 西部大开发以来中国西部地区经济增长质量分析

6.2 中国西部地区经济增长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6.2.1 内生交易费用高,交易效率亟待改进

6.2.2外生比较优势难以转化为竞争优势

6.2.3政府经济职能错位对西部经济发展的制约作用

6.3 中国西部地区经济增长微观机制分析

6.3.1 企业制度、产权结构与中国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的微观基础

6.3.2分工、产业集聚与中国西部地区经济增长

第七章分工抑制:中国西部经济增长滞后的进一步分析

7.1 中国西部地区分工水平分析

7.1.1分工水平衡量指标选择

7.1.2 中国西部地区分工水平的衡量

7.2 中国西部地区交易效率的演变

7.3 比较优势与中国西部地区经济内生增长

7.4制度演进与中国西部地区经济增长

7.4.1 政府行为、制度选择和西部经济内生增长

7.4.2非正式制度与中国西部地区分工经济演进

第八章 中国西部经济内生增长机制形成的对策建议

8.1 交易效率演进:推进我国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的基本动力

8.2实现西部地区外生比较优势向内生比较优势的蜕变

8.3政府行为选择与西部地区自我发展能力形成的制度保障

结论及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作者简介

展开▼

摘要

对欠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增长与发展影响因素及其实现机制的研究是发展经济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西部大部分地区属于典型的欠发达区域,改革开放后近二十年的非均衡发展战略的推行产生的一个不容忽视的后果是,东西部经济发展差距的不断拉大,西部大开发战略正是为改变这一状况提出的新的政策举措。遗憾的是,这一发展战略近十年的贯彻实施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这一现象将和其它诸多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实践一起成为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对欠发达国家和地区经济增长现状缺乏解释力的佐证。内生增长理论为人们重新认识和思考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和实现机制提供了新的思路。 新兴古典经济学作为内生增长理论的重要分支,以分工与专业化为核心概念,揭示了经济内生增长机制形成的一般路径。本文以新兴古典经济增长理论为支撑,试图探寻一定经济发展背景下某一特定区域经济内生增长实现机制,为我国西部地区突破传统经济发展模式,形成以自我发展能力为驱动力的经济增长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基于上述研究目的,本文所做的研究工作包括:第一,探讨了分工、交易效率与制度的内在演进机制,认为交易效率的改进是分工演进的内在动力,而内生于一定分工与专业化水平的制度则形成了降低交易不确定性,改善交易效率的有效约束。产权制度构成了经济系统的正式经济激励,而社会结构则确定了经济中的非正式激励,社会结构对分工演进和交易效率的改进与产权结构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第二,进一步揭示了分工、内生比较优势与制度之间的演进路径,指出外生比较优势是分工演进与内生比较优势形成的起点,内生比较优势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实现经济内生增长的核心要素,分工与专业化发展导致技术进步是推动比较优势动态演进的基本力量,而制度具有节约交易费用的功能使之成为经济内生增长机制形成过程中的重要影响因素。第三,对一定区域内外生比较优势向内生比较优势的转化以及经济内生增长能力的形成途径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某一区域存在的制度体系在内生比较优势和经济内生增长能力形成过程中表现出的二重性特征影响着区域经济发展的速度与效率,消除或降低制度安排引起的经济效率损失对地区经济降低交易成本、增强分享分工经济好处的能力和不断累积自我发展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在上述理论框架下,本文对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状况进行了分析与诊断,得出以下结论: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大量资本等要素的投入和外部力量的干预推动着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与发展,自我发展能力弱是东西部经济差距进一步拉大的根本原因,西部地区比较优势的演进与转化是该地区形成自我发展能力的一般基础,经济内生增长机制的形成将推动西部地区经济起飞。 概括起来,本文的创新之处主要在于:第一,通过对经济增长理论的梳理,较为深入地分析了经济增长理论在与经济发展实践的不断背离中展开的对经济增长影响因素研究的内生化进程,指出了内生增长理论的发展与完善将在一般层面上为解释长期经济增长现象提供理论支持;第二,以新兴古典经济增长率理论为支撑,构架了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经济内生增长实现机制,使内生增长理论的研究范围得以拓展;把制度因素纳入经济内生增长机制分析框架,丰富了新兴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并使之更加具有现实意义;第三,结合中国经济发展实际,设计了分工水平、交易效率等核心概念的衡量指标,对分工、交易效率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科学揭示进行了探索性研究。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