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N-氧化-2,6-吡啶二酸与过渡金属配位聚合物的构筑、结构及其性能研究
【6h】

N-氧化-2,6-吡啶二酸与过渡金属配位聚合物的构筑、结构及其性能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前言

1.1晶体工程简介

1.1.1晶体工程的基本概念及主要研究内容

1.1.2晶体工程中的作用力

1.2配位聚合物概述

1.2.1配位聚合物的研究进展

1.1.2配位聚合物的影响因素

1.2.3配位聚合物的合成方法及组装原理

1.3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参考文献

第二章基于N-氧化-2,6-吡啶二酸构筑的2D银的配位聚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表征及其性质的研究

2.1引言

2.2试剂和仪器

2.2.1试剂

2.2.2仪器

2.3配体合成及其表征

2.4配合物[Ag2(pydco)]n(1)的合成、结构及表征

2.4.1配合物[Ag2(pydco)]n(1)的合成

2.4.2配合物[Ag2(pydco)]n(1)的晶体结构

2.4.3配合物[Ag2(pydco)]n(1)的红外光谱性质

2.4.4配合物[Ag2(pydco)]n(1)的荧光分析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章利用水热(溶剂热)合成法构筑的N-氧化-2,6-吡啶二酸过渡金属配位聚合物、晶体结构表征和性质的研究

3.1引言

3.2试剂和仪器

3.2.1试剂

3.2.2仪器

3.3配合物[Zn(pydco)(H2O)]n(2)水热合成、结构及表征

3.3.1配合物[Zn(pydco)(H2O)]n(2)的合成

3.3.2配合物[Zn(pydco)(H2O)]n(2)的晶体结构

3.3.3配合物[Zn(pydco)(H2O)]n(2)的红外光谱性质

3.3.4配合物[Zn(pydco)(H2O)]n(2)的荧光分析

3.4配合物[Cu(pyco)2]n(3)的水热合成、结构及表征

3.4.1配合物[Cu(pyco)2]n(3)的合成

3.4.2配合物[Cu(pyco)2]n(3)的晶体结构

3.4.3配合物[Cu(pyco)2]n(3)的红外光谱性质

3.4.4配合物[Cu(pyco)2]n(3)中配体脱羧反应机理

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章N-氧化-2,6-吡啶二酸和联吡啶类桥联配体与Cu(Ⅱ)三元配位聚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表征和性质的研究

4.1引言

4.2试剂和仪器

4.2.1试剂

4.2.2仪器

4.3配合物{[Cu2(pydco)2(L)(H2O)]·2H2O}n(L=4,4’-bipy(4),bpe(5),bpa(6))合成、结构及表征

4.3.1配合物{[Cu2(pydco)2(L)(H2O)]·2H2O}n(L=4,4’-bipy(4),bpe(5),bpa(6))合成

4.3.2配合物{[Cu2(pydco)2(L)(H2O)]·2H2O}n(L=4,4’-bipy(4),bpe(5),bpa(6))的晶体结构

4.3.3配合物{[Cu2Q(pydco)2(L)(H2O)]·2H2O}n(L=4,4’-bipy(4),bpe(5),bpa(6))的红外光谱性质

4.3.4配合物{[Cu2(pydco)2(L)(H2O)]·2H2O}n(L=4,4’-bipy(4),bpe(5))的荧光分析

4.3.5配合物{[Cu2(pydco)2(L)(H2O)]·2H2O}n(L=4,4’-bipy(4),bpa(6))的磁性分析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五章结论

附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近年来,运用晶体工程原理构建配位聚合物、超分子配合物等新型高级有序结构分子聚集体逐渐成为当前化学、材料、生物、医学等领域的研究主流和热点课题之一。这不仅因为对此类课题的研究有利于研究分子框架之间的组装、缠绕、异构等机理,更重要的是因为对此类课题的研究可拓展新型高级有序结构分子聚集体在微电子、非线性光学、分子选择、离子交换、催化、磁性、生物活性等方面的应用范围。如何通过选择和设计合适的构筑块并通过某种特定组装来获得具有预期结构与功能的材料是晶体工程的核心任务,也是目前极具挑战性的研究课题之一。本论文在配位聚合物晶体工程组装原理的指导下,以N-氧化-2,6-吡啶二酸为结构基块,通过选择特定的金属离子构筑具有一定功能的配位聚合物并对其性质进行表征,以期获得具有新颖结构和特定功能的配位聚合物。系统地研究N-氧化-2,6-吡啶二酸与过渡金属离子的配位化学行为(如配位能力、配位方式、成键规律及其配合物的结构特点),研究不同合成方法对合成产物有何影响。通过水热等合成方法,我们得到了6个关于N-氧化-2,6-吡啶二酸的配位聚合物:[Ag<,2>(pydco)]<,n>(1)、[Zn(pydco)(H<,2>O)]<,n>(2)、[Cu(pyco)<,2>]<,n>(3)、{[Cu<,2>(pydco)<,2>(4,4’-bipy)(H<,2>O)]·2H<,2>O}n(4)、 {[Cu<,2>(pydco)<,2>(bpe)(H<,2>O)]·2H<,2>O)<,n>(5) 、 {[Cu<,2>(pydco)<,2>(bpa)(H<,2>O)]·2H<,2>O}<,n>(6)。用X-射线单晶衍射等技术对它们的结构进行了表征:1是二维层状网络结构,有趣的是网络中含有由银-银作用力形成的一维银折线:2是由一维螺旋双链通过配位水桥联形成的2D网络状配位聚合物:3是由水热配体原位脱羧反应得到的一维链状配合物,有趣的是链内两侧的吡啶环之间相互平行且存在强烈的π-π堆积作用;4-6是分别由4,4’-bipy、bpe和bpa桥联双核铜亚单元形成的一维链状配合物,重要的是链与链之间通过氢键、π-π作用等超分子相互作用力形成具有一维隧道的三维网络状超分子配位聚合物,隧道里填充了四聚水簇。运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荧光光谱、变温磁化率等技术对配合物的光学和磁学等性质进行了表征。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