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扬子板块北缘碧口火山岩系岩石地球化学研究
【6h】

扬子板块北缘碧口火山岩系岩石地球化学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西北大学学位论文知识产权声明书及西北大学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第一章绪论

第二章碧口火山岩产出的地质背景及其野外地质特征

第三章碧口火山岩的岩相学特征

第四章碧口火山岩的地球化学特征

4.1测试方法与手段

4.2碧口群西段董家河蛇绿岩套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4.3碧口洋中脊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

4.4碧口洋岛(海山)型火山岩

4.5碧口岛弧火山岩

4.6碧口玻安质岩石

第五章碧口火山岩的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

第六章碧口火山岩年代学的研究

第七章火山作用与板块构造演化

结论与意义

参考文献

致谢

研究生阶段发表(参与)文章:

展开▼

摘要

扬子板块北缘碧口火山岩是西秦岭—松潘构造结东南结点碧口地体的主要组成部分,分布于陕、甘、川三省交界地区,是东、西秦岭、龙门、松潘交接区,涉及到秦岭南缘勉略带的西延、龙门、碧口、岷山SN构造等的交接,以及相关各地块的交接转换关系。由于该岩系所处的特殊构造部位,对其构造属性、归属、性质、特征的讨论,目前仍然存在着较大争议。本文试图通过对碧口火山岩系构造属性的厘定,从而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个基础线索。因此,能够详尽地解决诸类问题,不仅关系到整个扬子板块北缘在中、新元古代时期的基本构造格局与演化过程,而且,对于认识秦岭造山带形成演化、探索我国早期大陆地壳地质演化历史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本文详细地研究表明,碧口火山岩系为一个含有典型蛇绿岩套,并且含有洋中脊玄武岩、洋岛碱性玄武岩、洋岛拉斑玄武岩等几种残余洋壳的组成单元以及与洋俯冲消减作用有关的弧火山岩系的蛇绿混杂岩带,通过精细的岩石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同位素地球化学以及同位素年代学的系统综合分析,结合碧口火山岩系中硅质岩的地球化学特征与碧口火山岩系所产出的区域地质构造背景,取得了以下认识: (1)本区洋脊型火山岩:主量元素SiO2、MgO、TiO2等与洋脊型玄武岩特别相似。稀土和痕量元素配分型式表明其源区性质和成因与MORB相当。(87Sr/86Sr)i=0.7043~0.7066,εNd(t)=+2.069~+6.3548,206Pb/204Pb=16.571~18.017(17.215),207Pb/204Pb=14.328~15.832(15.350),208Pb/204Pb=35.896~39.156(37.099),各平均值与现今南半球和印度洋MORB同位素组成相近。 (2)本区洋岛碱性玄武岩、洋岛拉斑玄武岩:除了主量元素具有洋岛玄武岩的特点。稀土和痕量元素配分型式总体显示为板内火山岩的地球化学特征。206Pb/204Pb=17.185~18.763(18.158),207Pb/204Pb=15.380~15.928(15.557),208Pb/204Pb=36.788~40.069(38.207),与Kerguelen,TristadCunha和Gough岛的玄武岩Pb同位素组成相似。 (3)本区岛弧玄武岩:稀土总量∑REE较高,一般在112.67~137.73×10-6之间;岩石具有微弱负Eu异常,δEu介于0.86~0.92之间;稀土和痕量元素(Nb、Ta谷)配分型式,与岛弧火山岩典型的地球化学特征完全一致。(87Sr/86Sr)i=0.7033~0.7104(0.7063),εNd(t)=-6.3785~+6.4362。206Pb/204Pb=16.574~17.631(平均17.030),207Pb/204Pb=15.403~15.570(15.501),208Pb/204Pb=36.833~37.292(平均37.063),与俯冲带同位素体系地球化学特征相似。 (4)本区玻安质岩石:与典型的玻安岩对比分析表明,除了SiO2含量略低外,变玄武岩的主元素特征与典型玻安岩基本一致。稀土和痕量元素配分型式,均表明该玻安质岩石来源于一个相对于N-MORB更为亏损的地幔源区,由于先期地幔橄榄岩经部分熔融萃取出大洋中脊玄武岩后的残余地幔在有水参与的情况下形成的;(87Sr/86Sr)i=0.7010~0.7031(0.7022);εNd(t)=-1.7586~+12.8095,206Pb/204Pb=16.952~17.023(平均16.982),207/Pb/204Pb=15.482~15.538(平均15.510),208Pb/204Pb=36.590~36.782(平均36.658),弧火山岩的源区继承了洋中脊MORB源区物质的特征。 (5)碧口火山岩系西段董家河蛇绿岩主要由变质橄榄岩、辉长岩和变质玄武岩组成,具有典型的蛇绿岩套岩石组合特征。变质玄武岩属亚碱性拉斑玄武岩类,其Th/Yb、Ta/Yb、Nb/Th、La/Nb等特征痕量元素比值,以及Ni、Ti、Cr等不活动痕量元素丰度值与典型的MORB型玄武岩十分类似,反映其源自亏损型地幔源区,它们是本区蛇绿岩套的重要组成端元,指示本区已经消失的一个古洋盆。 (6)董家河蛇绿岩中辉长岩La-ICP-MS锆石同位素U-Pb定年结果表明,在206Pb/238U-207Pb/235U谐和图上分析数据明显交于839.2±8.2Ma(MSWD=1.4,2σ)点上,与碧口群火山岩系中段基性火山岩的锆石年龄(840±10Ma)完全吻合,说明碧口火山岩系的形成时代为新元古代(晋宁运动晚期)。 (7)发育于扬子陆块北缘的碧口火山岩系(839.2±8.2Ma)总体为一蛇绿混杂岩带,表明了扬子陆块北缘新元古代晋宁造山运动晚期曾经发育并存在过一个类似现今印度洋、南大西洋及南太平洋的南半球位置的古洋盆。在新元古时期扬子板块构造拼合形成统一地块的过程中,碧口古洋盆的存在表明扬子板块北缘此时期存在着某一局部区段的裂解,它可能是扬子板块对于新元古代对“罗迪尼亚”全球超大陆汇聚、裂解的一种响应,这将对于解决扬子板块前寒武纪构造格局与演化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