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秦艽炮制研究《中国药典》2005版13种中药材薄层色谱彩色图谱
【6h】

秦艽炮制研究《中国药典》2005版13种中药材薄层色谱彩色图谱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西北大学学位论文知识产权声明书及西北大学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第一部分秦艽炮制研究

第二部分《中国药典》2005版一部13种中药材薄层色谱彩色图谱

第一章前言

第二章影响薄层色谱分析的主要因素

第三章实验材料与方法

第四章13种中药材的薄层色谱图

1桂枝[54]

2肉桂[55、56]

3独活[57]

4牛蒡子[58]

5芫花[59、60]

6南五味子[61、62]

7杜仲叶[63、64、65]

8甘草[66、67、68]

9土贝母[69、70]

10萹蓄[71、72]

11仙茅[73]

12蒺藜[74、75、76、77]

13淫羊藿[78、79、80]

第五章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1.本文以秦艽为材料,采用高效液相的分析方法,以龙胆苦苷的含量为指标,研究了(1)秦艽药材分别在20℃、40℃、60℃、80℃、100℃、120℃、140℃、160℃、180℃、200℃干燥时,不同的干燥温度对秦艽中龙胆苦苷的影响;(2)秦艽的不同炮制方法即清炒、酒炒、阴干、暴晒、清蒸、酒蒸、奶煮对秦艽中龙胆苦苷含量的影响。结果发现秦艽药材在干燥的过程中,从20℃~100℃,龙胆苦苷的含量逐渐升高,在100℃时达到最高。从100℃~200℃,龙胆苦苷的含量逐渐下降,在200℃时含量降至最低。因此秦艽药材的最佳干燥温度为100℃。另外,对于不同的炮制方法来说,酒炒品中龙胆苦苷的含量最高,其次是清炒和暴晒。奶煮后的药材中龙胆苦苷的含量最少,这说明了秦艽传统炮制方法以及秦艽古方用药的的合理性,为秦艽饮片的质量标准的制定进行了基础性研究。 2.《中国药典》正文分药材和成药两部分,对于每一种中药材都有鉴别项,为了使鉴别项中薄层色谱鉴别更加规范化,药典委员会对2005版《中国药典》一部决定制定配套的《中药材薄层色谱彩色谱图集》。这一项目我们承担了13种中药材即桂枝、肉桂、仙茅、甘草、淫羊藿、土贝母、芫花、蒺藜、牛蒡、杜仲叶、南五味子、萹蓄、独活的标准彩色图谱的制定任务。这13种中药材薄层彩色图谱的制定都是以《中国药典》中各药材鉴别项下的薄层鉴别条件为主要依据,并参考大量的文献资料,在尽量不变动药典条件的基础上,对这13种中药材的彩色图谱做了标准化的研究,制定出了这13种中药材的标准彩色图谱。在研究的过程中,力求做到图谱的实用性、美观性、艺术性,并达到图谱信息的最大化,为2005版《中国药典》的做出更好实施贡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