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小麦品种N.Strampelli和两个重要品种抗条锈基因的遗传分析
【6h】

小麦品种N.Strampelli和两个重要品种抗条锈基因的遗传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引言

第一章文献综述

1.1小麦条锈病的发生危害与流行

1.2小麦抗条锈性遗传研究概况

1.2.1植物抗病性的类型

1.2.2小麦抗条锈性遗传研究的发展历程

1.2.3小麦抗条锈基因研究进展

1.2.4小麦持久抗条锈病的研究

1.3抗病基因的标记定位

1.3.1非整倍体法在抗病基因定位中的应用

1.3.2利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定位抗病基因

1.4小麦遗传连锁图谱的构建

1.4.1遗传连锁图谱的群体构建

1.4.2小麦及其近缘种遗传连锁图谱的构建研究进展

1.5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第二章N.Strampelli的抗条锈性遗传分析

2.1供试材料

2.1.1植物材料

2.1.2小麦条锈菌生理小种

2.2方法

2.2.1单体系的鉴定

2.2.2接种苗的播种

2.2.3接种方法及培养

2.2.4抗病性调查及数据分析

2.3结果与分析

2.3.1苗期抗病性评价

2.3.2 N.Strampelli对CYR29-mut3的抗病性遗传分析

2.3.3 N.Strampelli对CYR29的抗病性遗传分析

2.3.4 N.Strampelli对CYR30的抗病性遗传分析

2.3.5 N.Strampelli对CYR31的抗病性遗传分析

2.3.6 N.Strampelli对SU-4的抗病性遗传分析

2.3.7 N.Strampelli对SU-14的抗病性遗传分析

2.3.8 N.Strampelli抗条锈基因的单体定位

2.3.9结论

2.3.10讨论

第三章N.Strampelli抗条锈基因YrN.S的SSR分子标记

3.1供试材料

3.2方法

3.2.1小麦DNA提取与检测

3.2.2 PCR扩增

3.2.3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3.2.4抗感池构建及SSR标记筛选

3.2.5遗传作图

3.3结果与分析

3.3.1 N.Strampelli抗条锈病基因SSR标记的建立

3.3.2 YrN.S基因的SSR标记定位

3.4讨论

第四章小麦品种兰天1号高温抗条锈性分析研究

4.1供试材料

4.2方法

4.2.1遗传分析材料的创制

4.2.2苗期抗条锈性鉴定

4.3结果与分析

4.3.1高温品种兰天1号苗期抗病性鉴定

4.3.2高温条件下兰天1号接种CYR31抗条锈病基因的遗传学分析

4.3.3高温条件下兰天1号接种CYR32抗条锈病基因的遗传学分析

4.4讨论

第五章簇毛麦易位系V3的抗条锈性遗传分析研究

5.1供试材料

5.2方法

5.2.1接种苗的播种

5.2.2接种方法及培养

5.2.3抗病性调查及数据分析

5.3结果与分析

5.3.1苗期抗病性评价

5.3.2小麦-簇毛麦易位系V3对几个条锈菌生理小种的抗条锈性遗传分析

5.4讨论

参考文献

致 谢

作者简介

展开▼

摘要

本文分析了N.Strampelli和感病品种铭贤169、中国春的杂交后代群体抗条锈性遗传规律,并对抗条锈基因进行染色体定位和SSR分子标记;研究了高温抗条锈小麦品种兰天1号高温抗病基因遗传规律;分析了抗病种质小麦一簇毛麦易位系V3抗条锈性的遗传规律。结果如下: 1.对小麦品种N.Strampelli的抗条锈遗传研究: (1)采用我国目前小麦条锈菌流行小种CYR29、CYR30、CYR31、CYR32、Su-4、Su-11、Su-14以及CYR29-mut3对N.Strampelli进行抗条锈评价,结果表明N.Stramoelli对目前小麦条锈菌流行小种具有较好的抗病性。 (2)N.Strampelli与铭贤169杂交后代对CYR29-mut3的抗病性由一对隐性基因控制;对CYR29、CYR31的抗病性均由两对隐性基因互补作用控制;对CYR30和SU-14的抗病性是由一对显性基因和一对隐性基因互补控制;对SU-4的抗病性是两对隐性基因重叠或独立控制。 (3)N.Strampelli与中国春杂交后代对CYR29-mut3、SU-4、、SU-14的抗病性由一对隐性基因控制;对CYR30、CYR31的抗病性由一对显性基因和一对隐性基因互补诈用控制。 (4)以中国春单体将N.Strampelli对CYR29-mut3的抗条锈基因定位位于5B染色体上。将N.Strampelli对CYR29的抗条锈基因定位于1B和5B染色体上。 (5)对N.Strampelli进行抗条锈基因的SSR分子标记,从208对引物中获得了三个与抗病基因YrN.S(暂时命名)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Xgwm499、Xwmc415、Xwmc537,并将该抗病基因定位于小麦染色体5BL,上,这三对引物与YrN.S的遗传距离分别为7.6 cM、5.4cM和10.7cM。 2.兰天1号高温条件下表现出较好的抗病反应,对CYR31、CYR32的高温抗锈性均由一对显性基因控制。 3.簇毛麦易位系V3对目前小麦条锈菌流行小种具有较好的抗病性,系谱关系分析其抗条锈基因来自簇毛麦。遗传分析结果表明:簇毛麦易位系V3对CYR29、SU-14的抗病性均由两对显性基因重叠或独立控制;对CYR31的抗病性由一显一隐两对基因重叠或独立控制;对CYR32、SU-4的抗病性均由两对显性基因互补控制;对SU-11的抗病性由一对显性基因控制。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