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颅外段颈动脉斑块、基质金属蛋白酶-9在脑梗死出血转化中的作用和依达拉奉、阿托伐他汀的疗效观察
【6h】

颅外段颈动脉斑块、基质金属蛋白酶-9在脑梗死出血转化中的作用和依达拉奉、阿托伐他汀的疗效观察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符号说明

前言

1、出血性脑梗死的研究进展和治疗方法

2、MMPs在脑梗死出血性转化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3、脑梗死的相关干预手段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2、血液样本采集

3、颈动脉超声检测

4、血液指标检测

5、依达拉奉、阿托伐他汀治疗LAA患者的临床效果

6、统计学处理

结果

1、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

2、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脑梗死分布情况比较

3、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颈动脉斑块检测情况比较

4、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不同类型脑梗死和颈动脉斑块性质情况比较

5、实验组和对照组不同类型脑梗死患者血MMP-9水平比较

6、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脑梗死出血性转化危险因素分析

7、依达拉奉、阿托伐他汀治疗LAA患者的临床效果

讨论

1、出血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

2、MMP-9在脑梗死出血性转化中的作用

3、颈动脉斑块性质与脑梗死后出血性转化

4、依达拉奉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对于控制脑梗死后出血性转化的影响

5、出血性脑梗死的临床干预方法

6、预后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脑梗死rt-PA溶栓后出血转化的最新研究进展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目的:
  探讨颅外段颈动脉斑块、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急性脑梗死患者出血转化中的作用,同时观察依达拉奉、阿托伐他汀治疗作用。
  方法:
  选择我院2013年3月-2015年1月期间神经内科就诊的脑梗死出血性转化(HT)患者120例为实验组,选择在年龄和性别方面匹配的非脑梗死出血性转化患者120例为对照组。对所有患者均行颈动脉彩超检查;采用临床酶联免疫吸附实验对实验组、对照组患者血清MMP-9水平进行检测,同时对120例脑梗死患者进行依达拉奉、阿托伐他汀药物治疗,观察治疗效果。
  结果:
  实验研究发现,实验组(出血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中的MMP-9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非出血性脑梗死患者)(p<0.01)。进一步分析发现,在实验组患者的颈动脉斑块的发生率显著多于对照组患者(p<0.05)。实验组患者中,对斑块部位、性质的亚组研究得出,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的不稳定性斑块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大面积脑梗死患者(p<0.05);同时在MMP-9的水平方面,腔隙性脑梗死患者也显著低于大面积脑梗死患者(p<0.05)。对实验组患者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Lp(a)、TC、LDL-C、HbAlc以及MMP-9是脑梗死出血性转化的危险因素。依达拉奉+阿托伐他汀组的上述血液指标与其它各组相比,明显下降,在治疗14d后依达拉奉+阿托伐他汀组的各项指标最接近正常值,与其他两组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MMP-9是引起颈动脉硬化的重要原因,在急性脑梗死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参与出血性脑梗死发生,是出血性脑梗死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出血性脑梗死患者中颈动脉不稳定斑块发生率高;依达拉奉、阿托伐他汀对出血性脑梗死具有明显的治疗疗效。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