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人工种草与舍饲养羊应用技术研究
【6h】

人工种草与舍饲养羊应用技术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论文说明:答辩委员会简介

独创性声明、导师承诺及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

第一章文献综述

1.1背景(目的、意义)

1.2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草业生产

1.2.2肉山羊生产

1.2.3陕南草业与肉山羊发展

第二章技术推广与研究方案

2.1研究推广的主要内容与目标

2.1.1试验示范推广的主要技术

2.1.2技术推广工作总体思路与方法

2.1.3目标

2.2技术路线与方法

2.3示范推广方案

2.4主要措施

第三章示范推广区基本情况与草食畜牧业发展限制因素分析

3.1自然条件与牧草引种

3.2社会经济条件

3.2.1人口及行政区划

3.2.2项目区基本生产和收入情况(1998年底统计)

3.3草场资源及养羊业概况

3.3.1天然草场资源概况

3.3.2养羊业概况

第四章推广机理与方法

4.1推广机理

4.2推广原则

4.2.1试验示范与推广相结合

4.2.2.积极稳妥,由点到面逐步推广

4.2.3制定切实可行的示范推广方案

4.3推广方法与措施

4.3.1试验示范开路

4.3.2政、技、物相结合

4.3.3 分层培训

4.4推广方式

第五章试验示范推广的主要技术

5.1优良品种牧草种植技术

5.2高产栽培综合配套技术

5.3粮草轮作技术

5.4牧草加工调制技术

5.5舍饲养羊技术

5.6肉用山羊杂交生产技术

第六章人工种草与肉山羊杂交效果试验研究

6.1人工种草试验研究

6.1.1优良牧草品种引进与筛选

6.1.2高产栽培技术

6.1.3人工种草效益分析

6.2肉用山羊经济杂交效果研究

6.2.1波尔山羊与陕南白山羊杂交效果

6.2.2南江黄羊与陕南白山羊杂交效果

第七章示范推广效果

7.1示范户建设

7.2人工种草

7.3舍饲养羊综合配套技术示范推广

7.4基础设施建设

7.5经济杂交育肥技术推广应用与改良体系建设

7.6技术培训服务体系

7.7养羊业快速发展、畜牧业内部结构更加合理

7.8林草结合促使草食畜牧业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

7.9初步探索出秦巴山区舍饲养羊推广模式

7.9.1羊舍建设

7.9.2饲养管理

7.9.3推广模式

7.1 0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显著

7.10.1经济效益:

7.10.2社会效益

7.1 0.3生态效益

第八章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展开▼

摘要

陕南秦巴山区位于秦岭以南、巴山以北,属北亚热带气候,处于我国南北过渡地带,光、热、水资源充足,无霜期长,适于多于种牧草生长,具有建立人工草场,发展舍饲养羊的良好条件。  该区域有天然草地153万公顷,但人工草场比例小,建设水平低,加之地形地势复杂,山地坡度大,保水、保肥能力差;优良牧草品种少,缺乏相应栽培技术和饲草贮藏加工技术,产草量低,牧草供应季节性明显,造成了“春乏夏长秋肥冬瘦”的恶性循环,畜牧业生产水平低,经济效益不高。针对陕南秦巴山区这样一个现状,大力引进优良牧草品种,研究推广人工种草技术、饲料加工调制技术、舍饲养羊技术,实行草畜综合配套成为陕南秦巴山区草食畜牧业快速、持续发展关键。  为了解决制约陕南草业及养羊业发展的关键问题,示范推广种草养羊技术,于2002年依托中国秦巴扶贫世行贷款项目在陕南的商洛、安康、汉中三市十个世行项目县201个乡镇开展种草与舍饲养羊技术示范推广。经过3年的努力,建立科技示范户1100户,培训县乡技术骨干760人次,培训农民技术员,养羊大户1.2万人次,新建标准化圈舍1.2万间,15万平方米,新修青贮氨化池0.5万处、4.5万立方米。  以人工种草、舍饲养羊为主的实用技术得到广泛普及应用,人工种草15.5万亩,平均亩产鲜草4496公斤,是天然草场的10倍。舍饲养羊0.6万户,饲养量达15万只,推广度达155﹪,推广速度达39﹪。三年累计生产杂交肉羊20万只,累计新增经济效益9763.5万元。  积极开展试验研究,总结适于秦巴山区推广的各项实用技术。引入优良牧草品种25个,初步筛选出适于这一区域推广的优良牧草品种12个,开展牧草栽培技术研究,其产量是天然草地的10倍,填补了我国秦巴山区在牧草研究方面的空白,为秦巴世行项目的实施,为退耕还草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结合秦巴山区实际,研究探索适于贫困山区应用畜牧技术推广方法、坚持两个结合,建立或完善两套推广体系(模式)。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