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大鼠同种异体角膜移植排斥反应动物模型的建立及NK细胞在角膜排斥反应中作用的研究
【6h】

大鼠同种异体角膜移植排斥反应动物模型的建立及NK细胞在角膜排斥反应中作用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英文缩略语注释

前言

第一部分 大鼠同种异体角膜移植动物模型的建立

第二部分 大鼠同种异体角膜移植排斥反应的病理学研究及手术并发症的分析

第三部分 自然杀伤细胞在同种异体角膜移植排斥反应中作用的研究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工作情况说明

致谢

展开▼

摘要

角膜疾病是眼科临床工作中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其致盲率在我国盲目流行病学调查中排名第二,仅次于白内障。且角膜损伤的瘢痕修复及角膜内皮细胞的不可再生性都严重影响角膜病的治疗和预后,因此,对于治疗角膜盲,角膜移植是临床上唯一可靠、有效的复明手段,与其他脏器移植比较。角膜移植有明显的免疫学特点即免疫特惠,尽管如此,随着现代显微手术和角膜保存技术的发展,移植术后的免疫排斥反应已成为角膜移植失败的主要因为。所以,建立合适的角膜移植动物模型,对进一步模拟人的角膜移植排斥反应,进行更加深入的基础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角膜移植排斥反应的机制是多种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参与的复杂的免疫反应过程,有效地防治角膜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反应的发生是降低角膜移植排斥率的实际问题,大量研究依据辅助T淋巴细胞(helpert lymphocte,Th1/Th2)学说探讨各类免疫细胞及细胞因子参与角膜移植排斥反应的调控机制,现今的研究和临床药物大多数针对T淋巴细胞系统,而近来实验证明剔除T淋巴细胞的动物角膜移植模型,仍然会发生排斥反应。自然杀伤细胞(Nature Killed Cell,NK细胞)是一类独立的淋巴细胞群,有报道提出NK细胞具有对异体抗原的识别,然后释放细胞因子来激活不同的效应细胞的作用,而国内关于NK细胞在角膜移植排斥反应中作用的研究尚未有相关报道。
   研究目的:
   建立大鼠同种异体角膜移植模型,观察角膜排斥反应的临床表现及进行排斥反应的病理学研究,分析手术中注意事项及操作技巧、术后并发症的因为及对策,提高大鼠角膜移植模型的成功率。初步研究NK细胞在大鼠同种异体角膜移植排斥反应中的作用。
   主要方法:
   1.大鼠同种异体穿透性角膜移植动物模型的建立
   1.1实验组:Wistar雌性大鼠40只,SD(Sprague-Dawley)雌性大鼠40只,用直径3.5mm的环钻钻取SD大鼠右眼角膜,作为同种异体角膜移植植片,用直径3.0mm的环钻钻取Wistar大鼠右眼角膜作为植床,用10-0尼龙线将角膜植片间断缝合于角膜植床上,为同种异体角膜移植组。
   1.2对照组:Wistar雌性大鼠40只,用3.0mm环钻钻取右眼角膜,于12:00位做标记,旋转180°后,用10-0尼龙线原位间断缝合于植床上,为同体角膜移植对照组。1.3术后观察:观察术后角膜移植排斥反应发生的进程,于术后不同时间对实验组及对照组大鼠角膜植片情况进行排斥反应评分。
   2.大鼠同种异体角膜移植排斥反应发生的病理学研究及并发症的分析
   实验组及对照组分别于PO6、PO8、PO12、PO24、PO45各取4只术眼眼球,10%甲醛固定,石蜡包埋,HE染色。观察随着排斥反应的发生发展,角膜植片可出现基质细胞浸润,植片厚度,植片新生血管,植片内皮细胞数目等方面变化。观察记录和总结术中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和预防方法。
   3.自然杀伤细胞在大鼠同种异体角膜移植排斥反应中作用的研究
   分别于PO2、PO4、PO6、PO8、PO10、PO12等不同时间点,取实验组及对照组大鼠外周血,应用CD3-CD161+的NK细胞特异性抗体标记外周血内NK细胞,行流式细胞仪计数,分析NK细胞术后不同时间在淋巴细胞中所占比例的变化。实验结果
   1.SD大鼠与Wistar大鼠间同种异体角膜移植组与Wistar大鼠自体角膜移植组之间角膜排斥反应指数(Rejection Value RV值)存在明显差异,实验组排斥反应发生率为100%,异体移植片存活时间为(9.65±0.77)天。
   2.同种异体角膜移植组与自体角膜移植组大鼠植片病理切片中,在角膜植片基质浸润、植片厚度、新生血管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两组共80例动物模型中术后出现虹膜前粘连6例,白内障4例,眼内感染3例,虹膜脱出3例。
   3.同种异体角膜移植组术后早期大鼠外周血中NK细胞占淋巴细胞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结果有显著差异,NK细胞计数峰值出现在术后第(4.4±0.82)天。
   结论:
   1.大鼠角膜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的表达与人类角膜相似,且排斥反应发生率高,作为较理想的角膜移植动物模型,为模拟人角膜移植排斥反应,进行深入实验研究提供基础条件。选用远交系大鼠、偏中心植片及保留缝线等方法可增加角膜排斥反应的发生率。
   2.熟练的显微技术、锐利的手术器械、充分的扩瞳及术后前房的形成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关键。
   3.NK细胞在大鼠同种异体角膜移植早期排斥反应起到一定作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