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多孔碳纤维的吸波性能及吸波机理研究
【6h】

多孔碳纤维的吸波性能及吸波机理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吸波材料简介

1.3新型吸波材料的研究进展

1.4聚合物共纺法制备多孔碳纤维

1.5 碳材料作为吸波剂的复合材料前景

1.6 本论文工作及研究意义

第二章 多孔碳纤维中孔体积对吸波性能的影响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3 测试与表征

2.4 结果与讨论

2.5 结论

第三章 纳米多孔碳纤维制备、表征和及其吸波性能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3 测试与表征

3.4 结果与讨论

3.5 结论

第四章 多孔碳纤维的吸波机理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3 测试与表征

4.4 结果与讨论

4.5 PCF的吸波机理及其孔结构的作用

4.6 结论

第五章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信息化战争迫切需要增强武器装备的雷达隐身水平。新型多孔碳纤维因为拥有发达的孔隙结构,并且具有导电性、耐高温以及高强度等一系列性能。因此研究其复合吸波材料性能具有了重要价值。
  本文以聚丙烯腈(PAN)为碳前躯体,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为热解聚合物(其中 PMMA含量为30%),通过溶液共混的方法制得PAN/PMMA共混溶液。通过湿法纺丝和静电纺丝制备PAN/PMMA共混纤维,对该共混纤维预氧化和炭化后获得了多孔碳纤维(PCF)和纳米多孔碳纤维(n-PCF)。通过改变 PMMA含量和炭化温度来调控PCF和n-PCF中的孔体积和碳纤维的石墨化程度。
  以PCF和n-PCF为吸波剂,与环氧树脂结合,制备出吸波复合材料小样。利用矢量网络分析仪测试了吸波复合材料的电磁参数,再由电磁参数计算出复合材料对电磁波的反射损耗。研究了作为吸波剂的多孔碳纤维中的孔体积、孔尺寸、纤维直径以及炭化温度对吸波复合材料的吸波性能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吸波机理。主要研究如下:
  以常规湿法纺丝得到的PAN/PMMA共混纤维为原丝,经炭化后得到的碳纤维(PCF)直径为10-20μm。其中孔尺寸为0.5-1.5μm。而由静电纺丝制得的 PAN/PMMA共混纤维原丝制得的多孔碳纤维(n-PCF)直径为100-200nm,其中孔尺寸10-20nm。PCF和 n-PCF中孔体积随原丝中PMMA含量的增大而增大。PCF和n-PCF的石墨化程度随着炭化温度的升高而完整,n-PCF具有较完整的石墨化结构。
  当以4%PCF为吸波剂加入当环氧树脂中制成吸波复合材料,复合材料的介电常数实部和虚部均随原丝中 PMMA含量(孔体积)的增加而变大。通过模拟计算出吸波材料对电磁波的吸波性能,吸波性能均随着PCF中孔体积的增加而增加,表现为孔体积大的PCF为吸波剂的复合材料拥有更低的反射损耗,当PCF-30为吸波剂时,最低反射率为-27.5dB,小于-10dB的有效频宽为1.8GHz。
  当以4%n-PCF为吸波剂时,其复合材料的吸波性能表现出与PCF为吸波剂时类似的规律。但含n-PCF的复合材料具有更优良的吸波性能,即更低的反射损耗。当 n-PCF-30为吸波剂时,复合材料的最低反射率为-29.7dB。
  当以不同炭化温度的PCF和n-PCF为吸波剂时,复合材料的吸波性能表现出随着炭化温度升高而变得优异。炭化温度为1400℃时获得的PCF和n-PCF均比1000℃时获得的样品吸波性能优良。
  对比 PCF,n-PCF以及 PCF孔破坏后前后的吸波性能的差异,可以说明孔的存在确实对吸波做出了很大贡献,而且孔体积、孔尺寸也是影响吸波性能的重要因素。推断孔尺寸的分布可以成为调控吸波频率的一种手段。
  本论文对发展一种轻质高效的吸波复合材料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