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新型沙坦类降压药的药理活性评价
【6h】

新型沙坦类降压药的药理活性评价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引言

1.2降压药物介绍及市场分析

1.3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ARB)-沙坦类药物的作用机制

1.4 代表药物及其特点

1.5沙坦类药物的抗肿瘤作用

1.6本课题的提出、主要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第二章 化合物与AT1受体的结合活性研究

2.1放射性受体结合实验

2.2 试验试剂和仪器设备

2.3 试验方法

2.4 结果与讨论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高血压动物模型建立和新型化合物体内降压作用的活性研究

3.1 引言

3. 2 高血压大鼠模型

3.3血压测定的方法

3.4药物溶剂的选择

3.5药物溶液的配制

3.6 实验步骤

3.7 统计分析

3.8 化合物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的降压作用结果

3.9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体外抗肿瘤活性初步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3 结果及讨论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全文总结

5.1研究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主要英中文缩略语对照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申请专利

致谢

展开▼

摘要

心脑血管疾病是当今世界上威胁人类最严重的疾病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现已跃居世界第一,而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在人群中有相当高的致病率和死亡率。我国当前有1.6亿高血压患者,而且每年还以300万人新发病的趋势递增,严重影响了人民的生命和健康。因此预防心血管疾病,有效控制高血压成为研究的当务之急。
  自从第一个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氯沙坦在瑞典问世以来,人们对沙坦类药物的作用机制、药理作用、临床效果的认识不断更新,在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中应用越来越广泛,而且越来越受到临床上的重视。
  最新研究报告显示,长期服用沙坦类药物的高血压患者,患癌症的几率远低于不服用沙坦类药物的人群,从而揭开了沙坦类药物具有抗肿瘤作用的新篇章。目前庞大的市场被国外产品垄断,国内沙坦类降压新药的研发还需突破和发展。
  本课题组致力于新型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的开发研究已有十余年,采用已有的上市药物做为参照,综合运用合理药物设计法、距离几何法、药效团模型法及拼合原理、生物电子等排等原理,对化合物的疏水区,富电荷区和中间连接部分进行改造,设计合成了多个新化合物。本论文的主要工作就是在课题组前期研究的工作基础上,通过体外受体结合试验和体内降压试验对新型化合物进行了降压活性的研究筛选了5个的新型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分别是LFM810、LFM910、LFM1010、LFM1110、WD45化合物。
  通过体外的放射性受体结合试验,我们发现有多个新型化合物具有一定的AT1受体结合性,其中,WD45的受体亲和性最高。通过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动物模型,我们测定了化合物在不同的剂量下在体内降压活性,结果发现 WD45的降压效果最为显著,降压时间长。特别是WD45化合物,给药后起效迅速,血压迅速降低到正常水平,最大降压值超过60 mmHg,且降压持续时间可维持24小时以上,降压效果强于已上市的对照药物(如氯沙坦、替米沙坦、伊贝沙坦、缬沙坦),值得进一步临床前研究及临床研究。
  最后,我们通过MTT实验和流式细胞仪检测法评价了WD45号体外抗乳腺癌细胞MCF-7的作用。结果显示:Ang II可以促进乳腺癌细胞的增殖,沙坦类药物会抑制因Ang II导致的细胞增殖作用,且这种抑制作用是通过使细胞凋亡来实现的。
  本研究发现多个受体亲和性高、降压活性高、作用时间长的新型化合物,具有发展为具自主知识产权的降压新药的前景,同时我们还发现沙坦类药物具有体外抗乳腺癌细胞活性,值得进一步研究开发。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