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基于双须影像测试系统的短绒率经验公式及其相关研究
【6h】

基于双须影像测试系统的短绒率经验公式及其相关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纤维短绒率的研究现状和前沿问题

1.3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目的

第二章 基于双须影像测试技术的短绒率经验公式探索

2.1 双须影像纤维长度测试系统及本章研究目标

2.2 AFIS测试系统的短绒率随机误差考查

2.3 基于双须影像技术和统计分析方法的短绒率公式探索

2.4 短绒率经验公式的准确性考查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双须影像纤维长度测试系统的精确度考查

3.1 双须影像纤维长度测试系统的准确性考查

3.2 须从制样的可能差异分析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三种木棉纤维长度与直径的测试分析

4.1 试验原料与测试方法

4.2 试验结果与分析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本论文的主要结论

5.2 本论文存在的不足及课题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众所周知,短纤维含量是影响原棉品级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指标。原棉中所含的短绒对纺织工业的危害极大,它不仅使棉纺厂耗棉量增加,而且使成纱强力和外观等级下降,可纺支数降低,从而将对棉、木棉等天然纤维的生产、纺纱工艺、产品质量和贸易环节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
  表征短纤维数量的最常用指标就是短纤维所占的重量百分比,简称短绒率(SFC)。对短绒率的准确测试和表征不仅可以给棉花育种者提供指导从而生产出高质量的棉花,还可以让纺织品制造商优化处理和提高产品质量。所以,找到准确测量这些天然纤维中的短纤维信息的方法显得至关重要。目前可以测试短绒率的仪器都存在一定的弊端,短绒率的测量存在譬如耗时长,操作繁琐,结果不准确,仪器价格昂贵等缺点,为此,本课题就旨在找到短绒率的一种快速、准确、低成本的测量方法。
  本论文主要目的是补充和完善课题组已有的双须影像纤维长度测试系统,也进行了另外两方面的相关研究,主要包括三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基于双须影像测试技术和多元统计分析方法的短绒率公式探索;第二部分是对双须影像纤维长度测试系统已有功能的准确度检验;第三部分是借助单根纤维人工测量方法和微投影法,分别测试分析三种木棉纤维的长度与细度特性。
  第一部分关于短绒率经验公式,首先收集长度不等、短绒含量不同的23批纤维试样(包括14种棉纤维试样,8种木棉纤维试样,1种化学纤维试样),一方面用AFIS、单根纤维人工测量等基础成熟方法测量各批试样的长度分布及短绒率,另一方面从双须影像法的须丛曲线中提取出与短绒率最为相关的13个物理指标,然后利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和上述二方面实验数据求得由须丛曲线信息计算纤维短绒率的经验公式。接着重新采用6种试样(包括4种棉样,2种木棉样品),分别采用双须影像法的经验公式和基础成熟方法测试短绒率,分析结果的差异来考查新的短绒率经验公式的准确性。经验结果表明,对于短绒率在30%以内的纤维样品,经验公式的准确性很高,但是,对于短绒率超过40%的试样准确度得不到保障。
  第二部分是验证课题组开发的双须影像纤维长度测试系统的准确性和重复性。采用第一部分验证短绒公式所用的6种试样来验证该系统平均长度、主体长度、品质长度、长度变异系数的准确性,结果表明双须影像法与现用成熟方法的一致性很好,但是某一指标整体偏大或偏小的系统误差,今后有必要进一步验证和修正。采用另外8种棉样,由两名试验员分别采用该系统测试各长度指标,分析比较结果的差异来考查双须影像纤维长度测试系统的重复性,发现,双端须丛制样对试验员的手工技术要求比较高。
  第三部分是分析比较3种木棉纤维的结构性能和应用价值,采用单根纤维人工测量方法测量纤维的长度,采用微投影法测量纤维的直径,然后通过比较分析,得出一些结论,对木棉纤维的长度与细度研究作出一定的推动作用,也为我们更好的推广利用木棉纤维,缓解棉纤维等天然纤维资源匮乏等现状打下基础。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