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荒诞的延续:《哈姆雷特》《等待戈多》《罗森克兰茨和吉尔登斯特恩已死》的存在主义解读
【6h】

荒诞的延续:《哈姆雷特》《等待戈多》《罗森克兰茨和吉尔登斯特恩已死》的存在主义解读

代理获取

目录

Contents

摘要

Abstract

Introduction

Chapter One:Hamlet’s Dilemma

1.1 Tradition and Subversion of Tragedy

1.2 Metaphysical Confusion

Chapter Two:Waiting for Godot as Quintessence of Existentialism

2.1 An Asymmetrical Tragicomedy

2.2 Hopeless Hope

Chapter Three Uncertainty of Going beyond Absurdity in Rosencrantz

3.1 An Instable Ground

3.2 Levity of Convictions

3.3 Ambiguity of Identity

Conclusion

Works Cited

Acknowledgements

声明

展开▼

摘要

《哈姆雷特》、《等待戈多》、《罗森克兰茨和吉尔登斯特恩已死》三个文本间存在紧密的联系与互文性。尽管写于不同时代,并且间隔几百年,三个文本都探讨了生存的意义和怎样对荒诞进行回应这些存在主义的基本问题。本文认为,文学家对“荒诞”这一主题的探讨,从文艺复兴时期悲剧中对死亡的思考一直延续到现代与后现代环境下以悲喜剧形式表现的对生存意义的困惑。所以本文将分析《哈姆雷特》、《等待戈多》、《罗森克兰茨和吉尔登斯特恩已死》是分别怎样反映存在主义的观点,并且在不同时期的社会背景下重构荒诞这一概念。
  本文将分析在文艺复兴和现代主义的思维模式转变期,荒诞性是怎样在各种思想的摩擦中产生并如何由文学作品以继承和颠覆的形式表达出来。首先,处在中世纪与文艺复兴时期的哈姆莱特在动乱的社会和混乱的宗教思想中意识到生存的荒诞性,选择以自己的力量改变环境,但最终失败;随后本文将分析《等待戈多》以悲喜剧的形式表达的世界大战造成的信仰破灭,人类对希望和信仰存在与否的不确定;最后,分析《罗森克兰茨和吉尔登斯特恩已死》继承了《哈姆雷特》的故事框架和《等待戈多》的表达形式,斯托帕得以诉诸经典的方式试图找到解决“荒诞”的方法。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