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穿越小说陌生化手法的文学人类学寓意
【6h】

穿越小说陌生化手法的文学人类学寓意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引言

一、选题缘起

二、穿越小说再定位

三、现有研究成果述评

四、本文研究思路分解

第一章 变熟为生:穿越小说陌生化手法的具体表现

第一节 时空环境的陌生化

一、时间环境的变形

二、空间环境的跳跃

第二节 人物角色的陌生化

一、自审中的死亡与新生

二、旁观里的惊异和改变

第三节 语言的陌生化

一、混杂的词汇体系

二、拼贴的词句组合

三、戏仿的经典文本

第四节 认知图式的陌生化

一、去日常化的日常物象

二、走下神坛的历史人物

三、交互呈现的价值观念

第二章 他者想象:穿越小说陌生化手法背后的深层寓意

第一节 历史他者的启蒙式想象

一、现代性对前现代性的启蒙

二、先验优势下的自我陶醉

第二节 区域他者的征服式想象

一、假想中国中心史:从对话到征服

二、自我他者化的身份迷雾

第三节 性别他者的置换式想象

一、女性向反叛叙事:从平等到置换

二、宣言姿态后的私语效果

第三章 陌生化迷障:穿越小说的文学人类学评估

第一节 穿越小说陌生化手法实验的价值局限

一、陌生失效:陈式复制与审美疲劳

二、破碎镜像:他者变形与自我迷失

三、单向偷欢:僭越想象与规避现实

第二节 陌生化书写的反思与转型探讨

一、撕裂身份的隐喻意义

二、互为他者的转型探讨

结语

注释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声明

展开▼

摘要

穿越小说作为当代中国通俗文学的独特类型,已成为不可回避的文学与文化现象。其通过“穿越”所呈现出的异时空想象世界为叙事提供了丰富的可能性,并由此衍生出与众不同的审美效果,因而在网络、出版物、影视剧等各类平台受到热烈追捧。而向前追溯,穿越小说以燎原之势延烧上述载体的十年,正是21世纪中国社会文化结构激烈重组的十年。这一类型化小说的风靡不仅与民族历史实际和现代科技进程关系密切,更因其复杂的文化语境和暖昧的文化立场,成为当代人面对人生现实的一种特殊的回应方式。
  本文拟从文学人类学视角出发,以陌生化为理论切入点,运用文本内部细读和文本外部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力图阐明穿越小说作为陌生化手法的实验文本的具体类别与深层寓意、价值与局限。
  全文共分为四个部分:引言完成对研究对象的框定和分类,并对现有研究成果与本文研究思路进行分解;以下三章以陌生化为贯穿始终的线索,分别阐释穿越小说怎样创造性地运用陌生化手法、在运用中如何完成对他者的想象性建构、其深处又雌伏着何种复杂的文化现实这三大问题。
  随着三个逻辑层面的依次深入,最终得出如下结论:穿越小说通过陌生化“变熟为生”的手法悬置文化背景,将日常生活以全新的方式加以言说,获得了独特的审美效果。其背后深层的寓意在于:对历史上、区域上以及性别上的他者进行了不同方式的想象性建构,客观上为我们观审当代文化困境提供了一角有效的豁口。但究其本质,通过滥用陌生化手法创造出的时空无序的文本里正在上演一场自娱自乐的狂欢,最终,因对现实的消极规避而走向虚无。故此,本文在最后对穿越小说陌生化手法实验的得失展开反思,进而尝试为未来的陌生化书写框定尺度,以期突破单向狂欢、走向互为他者的格局。
  总体而言,本文的愿景不仅在于以穿越小说为例考察文化对于文学表现形式的铸塑作用,更期待借助此番剖析将文学现象作为镜像,借此观照并思考如何在全球化背景与后现代文化的双重语境之下守护个体的文化身份,进而让集体意义上的本土文化在自持与流通间找到恰适的平衡点。

著录项

  • 作者

    刁俊娅;

  • 作者单位

    复旦大学;

  • 授予单位 复旦大学;
  • 学科 艺术人类学与民间文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郑元者;
  • 年度 2014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小说;
  • 关键词

    穿越小说; 陌生化手法; 文学寓意;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