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对白血病儿童临床社会工作的研究——以上海儿童医学中心为例
【6h】

对白血病儿童临床社会工作的研究——以上海儿童医学中心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概念界定

1.2.1 医务社会工作者

1.2.2 白血病儿童

1.2.3 临床社会工作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医务社会工作的研究现状

2.2 临床社会工作的理论依据

2.2.1 人在情境中

2.2.2 认知发展理论

2.2.3 优势视角

2.3 关于白血病儿童的科学研究

2.3.1 白血病患儿主要群体特征

2.3.2 与白血病患儿相关的临床服务

2.4 文献评述

第三章 研究框架与研究方法

3.1 研究框架

3.2 具体研究方法

3.2.1 个案研究

3.2.2 行动研究方法

3.3 研究问题

3.4 研究目的及意义

第四章 研究发现

4.1 影响白血病患儿“个人-环境”因素的分析

4.1.1 患儿内因

4.1.2 生理病痛

4.1.3 家庭环境

4.1.4 外部环境

4.2 白血病患儿及家属的主要问题

4.2.1 情绪压力

4.2.2 护理知识

4.2.3 亲子关系

4.2.4 社会支持

4.3 干预模式

4.3.1 A层面p-e:个人问题的处理

4.3.2 B层面P-e:群体性需求的应对

4.3.3 C层面p-E:个人与医疗机构、社工服务制度中的链接

4.3.4 D层面P-E:相关制度及计划的建立

第五章 讨论和建议

5.1 对临床社工的要求

5.1.1 临床知识储备

5.1.2 良好医护合作关系

5.2 临床社会工作面临的挑战

5.2.1 环境的特殊性

5.2.2 患者的误解与接纳度

5.3 建议

第六章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近20年来,白血病是儿童时期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疾病,是5岁以上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在治疗过程中患儿会受到身体和心理两方面的煎熬,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患儿和家属心理层面的治疗和辅导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医务社会工作的出现不仅满足人们这一需要,而且逐步成为现代化医疗服务理念的标志。本文通过分析临床社会工作方法在白血病患儿的实务过程,结合该群体的临床特征,探索“扩展的临床视角”下的干预模式在实务过程中的可行性。
  研究发现,临床社会工作可以在微观的人和环境(p、e)和宏观中的人和环境(P、E)四个层面上发展有效的干预策略,在实务探索的过程中还需要针对不同的患者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内容。通过实践的探索结合目前已有服务内容整理出临床社会工作在个人问题的处理上、群体性需求的应对上、个人与医疗机构和社工服务制度中的资源链接上以及相关制度及计划的建立四个方面的内容。最后结合实际进行讨论并且给出建议,对临床社会工作发展的前景进行探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