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基于社区的精神残疾康复管理模式研究——以上海市阳光心园为例
【6h】

基于社区的精神残疾康复管理模式研究——以上海市阳光心园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前言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目的

三、研究内容

材料与方法

一、理论框架

二、研究方法和资料来源

三、质量控制方法

四、研究技术路线

结果与分析

第一部分 精神残疾康复的政策背景及研究现状

一、我国精神康复政策背景

二、慢性精神病康复研究现状

小结

第二部分 阳光心园现况调查及问题分析

一、阳光心园运行现状

二、阳光心园规范差距分析

小结

第三部分 精神残疾社区康复照料服务包的研制

一、精神残疾社区康复照料服务包的界定和框架

二、服务包项目清单分析

四、服务包项目清单论证

小结

第四部分 阳光心园技术规范及管理规范框架的研制

一、技术规范与管理规范的构成要素

二、技术规范与管理规范框架的论证

三、现有文件的要素分析

小结

第五部分 阳光心园运行成本核算

一、成本核算的理论与方法

二、阳光心园的成本现况

三、阳光心园标准成本核算

四、敏感性分析

小结

讨论与建议

一、以管理和社会的角度探讨社区精神康复的模式很有必要

二、阳光心园模式既有成效亦面临障碍

三、充分使用阳光心园服务包

四、阳光心园工作人员资质偏低,管理规范和技术规范更显其重要性

五、增加人力成本,提高人员素质

六、需建立规范的财务制度

七、加强阳光心园的影响力,保证阳光心园的可持续性发展

八、本研究的局限性及后续研究的方向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论文综述 社区康复照料模式研究现状

声明

展开▼

摘要

一、研究意义及目的: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人们生活压力不断增大,精神残疾人群数量呈上升趋势。由于精神残疾人病情容易反复发作,给社会带来长远的不稳定因素,所以精神残疾人群需要得到妥善的康复和管理。作为精神康复体系的关键一环,社区康复是机构康复和家庭康复之间的纽带,是世界卫生组织提倡的有效康复形式之一。但在我国,社区精神康复尚处在起步阶段,社区康复机构对于应该如何组织、如何管理、如何提供服务,仍在不断地探索。
  在社区精神康复的探索中,上海走在全国的前列。2009年上海市在每个街道/乡镇建立了针对精神残疾人的日间康复照料站,称为“阳光心园”,覆盖全市99%以上的街道/乡镇。然而阳光心园在服务过程和管理过程的探索仍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建成并维持覆盖全市的社区康复网络是一项巨大的财政投入,倘若阳光心园的功能不能有效实现,将是对财政资源的浪费。本研究从社会和管理的角度出发,界定阳光心园应承担的基本服务,拟定阳光心园的技术规范和管理规范应有的框架和内容,并测算阳光心园运行成本,旨在为相关部门在下一阶段改进阳光心园服务和管理提供依据。
  二、材料与方法:
  本研究以流程管理基本思路和服务包理论为基础构建分析框架,综合运用文献计量分析、规范差距分析、敏感性分析等方法研究上海市阳光心园相关问题。
  主要的资料来源包括学术文献、二次资料提取、现场调查和定性访谈等。调查收集的资料采用Excel2010建立数据库和数据录入,用SPSS16.0进行分析。
  三、主要研究结果:
  (一)精神残疾康复的政策背景及研究现状
  1、近十年来,我国对精神卫生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尤其是社区精神卫生服务。社区精神康复服务需要成为精神卫生服务体系和网络的关键一环。
  2、我国精神病康复相关研究的关注度主要集中在机构康复,大部分研究的类型均是特定康复方法在医院内的康复效果研究,社区康复的研究相对较少。
  (二)阳光心园现况调查及问题分析
  1、阳光心园能令康复对象病情趋向稳定,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精神残疾人的家庭照顾负担,让其家属有更多时间进行正常工作和社交。
  2、三个典型样本区的阳光心园平均注册康复对象人数分别仅为8.8、12.6、7.5人;9所典型样本阳光心园的康复对象人数均少于政策建议。
  3、阳光心园工作人员配置存在人员不足和人员过剩并存的情况。同时,阳光心园工作人员学历普遍偏低,约70%的工作人员学历在高中/中专及以下。
  (三)阳光心园服务包的研制
  阳光心园服务包框架包括服务项目、服务内容及方式、服务分级、服务内涵等四个要素。服务包包含康复评估与计划、日间照料、环境干预、康复服务等四大类服务,下分20个服务项目,服务项目中包含不同的服务内容和方法。其中作为基本服务的服务内容及方式共22条。经过专家论证,阳光心园的管理方和服务提供方对此服务包认可程度较高。
  (四)阳光心园技术规范及管理规范框架的研制
  阳光心园技术规范框架包括工作内容、人员职责、管理制度、服务操作步骤、注意事项、工作质量要求等要素;管理规范框架包括管理机构的组建、管理机构的功能与职责、工作内容、场所要求、设备要求、人员职责、人员要求、管理制度、投入保障、考核指标等要素。基于上述框架分析,现有技术文件和管理文件未能覆盖阳光心园运行管理的方方面面,需有针对性地研制技术规范和管理规范。
  (五)阳光心园运行成本核算
  1、阳光心园的成本可分为固定资产、劳务费、康复服务费用、日常运作费用、低值易耗品费用。典型样本阳光心园2012年成本共计174,602元,按13名康复对象计算,年人均费用为13,430.92元。
  2、以一所建筑面积为300平方米、有15名康复对象的阳光心园作为标准阳光心园来测算,其一年总费用为163,046.83元,年人均费用为10,869.79元。增加阳光心园康复对象人数、提高场地的利用效率,能够有效地降低年人均费用。
  四、研究结论:
  (一)我国精神卫生工作越来越重视精神社区康复,但相关领域研究热点仍停留在机构康复。以管理和社会的视角去探索精神残疾社区康复模式的研究非常必要。
  (二)上海市阳光心园的模式受到康复对象及其家庭的普遍认可,但面临人员配置不规范、服务开展难度大、服务提供质量参差、未能有效吸引康复对象等困难。
  (三)需要通过服务包、技术规范及管理规范等相关研究,理顺阳光心园的功能定位、目标,制定阳光心园合理的激励和监督方式,规范化阳光心园的服务提供,提高服务质量,从而吸引更多有需要并有必要在社区康复的精神残疾人到阳光心园进行康复,提高阳光心园的效率,避免已投入资源的浪费。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