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译者在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以功能目的论为视角
【6h】

译者在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以功能目的论为视角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致谢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INTRODUCTION

Chapter One MISSION STATEMENT

1.1 The Process of Choosing the Topic

1.2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Original Text

1.2.1 About the author

1.2.2 The content and style of the original text

Chapter Two MISSION PROCESS

2.1 Preparation Before Translation

2.1.1 Background knowledge

2.1.2 Technical preparation and relevant translation theory

2.2 Duration of Translation

2.3 The Means and Process of Quality Control

Chapter Three CASE ANALYSIS

3.1 Examples in Translation

3.2 Reflections of Translation

Chapter Four CONCLUSION

参考文献

附录A:

附录B:

展开▼

摘要

文学翻译是一项语际语言艺术转换的活动。传统的翻译研究对创造性叛逆持否定态度,认为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应当把创造性降到最低,从而最大限度的忠实于原文。1971年凯瑟琳赖斯在PossibilitiesandLimitationsinTranslationCriticism一文中首先提出了功能翻译理论的雏形,认为“译文所要实现的目的或功能不同于原文的目的或功能,在这种情况下,译者应该根据翻译要求优先考虑译文的功能特征而不是对等原则。”(诺德,2005:12)赖斯的学生汉斯弗米尔进一步摆脱以源语为中心的“等值论”的束缚,创立了功能派的奠基理论即翻译目的论。这一理论无疑为研究译者创造性叛逆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
  本文尝试将功能翻译理论应用于文学翻译中,探讨译者的创造性叛逆在文学翻译过程中的必要性,并以功能目的论的规则作为衡量标准。本文首先陈述翻译原文的内容特点及风格等相关的背景知识。这一部分可以说是译者在进行翻译的第一步,在翻译过程中,译者首先必须充分尊重原文对原文负责。第二部分主要陈述功能目的论、创造性叛逆等相关理论。这些理论在翻译实践中是必不可少的。最后以《窈窕疯人院》翻译实践中的相关例子去论证译者的创造性叛逆的必要性。总而言之,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必须首先充分的尊重原文及原文作者所要表达的观点,进而在保证原文意思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译者的创造性叛逆,为文学作品注入新鲜的血液。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