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能源管控体系在宝钢股份炼铁厂的建立与应用
【6h】

能源管控体系在宝钢股份炼铁厂的建立与应用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论文工作的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状况和进展

1.3 论文的主要工作内容

第二章 能源管控体系的组建原则

2.1 能源管控体系的定位和目标

2.2 能源管控体系的几个特征

2.2.1 以能源消耗指标为约束条件

2.2.2 建立能效因子和能耗源管理

2.2.3 通过专业审核,实现系统的自适应

2.2.4 能源管控体系融入到价值管理体系

2.3 能源管控体系的组织保证

2.3.1 人员组成

2.3.2 主要职责

第三章 能源管控体系的主要内容

3.1 概述

3.2 管控体系各子体系的主要内容

3.3 节能目标预警和控制体系

3.3.1 节能目标的内容

3.3.2 节能目标的分解和控制

3.3.3 节能目标的中期调整

3.3.4 节能目标责任与评价

3.4 能效因子识别与控制体系

3.4.1 概述

3.4.2 能效因子的识别

3.4.3 能效因子的控制

3.4.4 能效因子的分析和评价

3.4.5 能效因子的调整

3.5 能耗源辨识与控制体系

3.5.1 能耗源的定义

3.5.2 能耗源的识别与判定准则

3.5.3 能耗源控制的概念

3.5.4 能耗源的监测和检查

3.5.5 能耗源的补充识别

3.5.6 能效因子和能耗源之间的关系

3.6 能源计量与统计控制体系

3.6.1 概述

3.6.2 能源计量的管理分工

3.6.3 能源计量的配备与管理标准

3.6.4 能源计量网络图

3.6.5 能源计量异议处理

3.7 节能技术应用与节能项目体系

3.7.1 节能技术管理

3.7.2 节能项目管理

3.7.3 节能专业团队

3.8 能源专业审核体系

3.8.1 概述

3.8.2 能源专业审核的内容

3.8.3 能源专业审核问题的管理

第四章 能源管控体系在炼铁厂的应用

4.1 建立能源管控网络,保障体系有效实施

4.1.1 人员组成

4.1.2 主要职责

4.2 应对变化,严控节能责任目标

4.2.1 内部管理职责分工

4.2.2 预算管理精细化

4.2.3 提前预测、有效调整

4.2.4 节能目标层层分解,落实责任

4.3 全面识别,有效控制能效因子

4.3.1 全面识别流程中的能效因子

4.3.2 成立能效因子管控团队

4.3.3 制定能效因子管控方案

4.3.4 强化过程跟踪,持续分析改进

4.4 全方位辨识能耗源,控制重要能耗源

4.4.1 能耗源的辨识过程

4.4.2 重要能耗源的判定

4.4.3 能耗源的跟踪控制

4.5 推进和规范能源计量统计工作

4.5.1 明确各级能源介质定义

4.5.2 细化用能单位及设备定义

4.5.3 明确能源计量器具分级关系

4.5.4 梳理完善能源计量器具配置

4.5.5 绘制完善能源计量网络图

4.5.6 规范管理炼铁区域内的转供能源

4.5.7 能源统计数据管理

4.6 组织节能项目开展,推进节能新技术应用

4.6.1 组织现场节能项目有序开展

4.6.2 规范流程,评价节能项目效果

4.6.3 大力推进节能新技术应用

4.6.4 节能规划与节能计划

4.7 借助能源专业审核,提升能源管理水平

4.7.1 能源专业审核人员与分工

4.7.2 能源专业审核的重点

4.7.3 能源专业审核的实施

4.8 能源管控体系的资源保障

4.8.1 信息系统保障

4.8.2 人力资源保障

4.8.3 会议制度

4.8.4 节能奖励

4.9 应用效果初步分析

4.9.1 能效因子推动作用明显

4.9.2 节能项目立项实施效果显著

4.9.3 工序能耗指标有效改善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