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药复方“别敏”治疗呼吸道变应性疾病作用机制的探讨
【6h】

中药复方“别敏”治疗呼吸道变应性疾病作用机制的探讨

代理获取

目录

论文说明:缩略词表

声明

前言

第一部分:“别敏”治疗哮喘豚鼠模型作用机制的实验研究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第二部分 “别敏”对呼吸道变应性小鼠Th1/Th2细胞及血清皮质酮的影响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第三部分:内源性皮质激素在“别敏”抗气道炎症和调节Th1/Th2细胞因子水平中的作用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一) 变应性鼻炎的细胞分子发病机制

综述(二) 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与哮喘关系研究进展

发表文章

致谢

展开▼

摘要

呼吸道变应性疾病包括变应性鼻炎和哮喘,两者在病因学、发病机制和病理改变等方面极为相似,因此有学者提出“同一气道,同一疾病”的观点。呼吸道变应性疾病的发病率有逐年增加趋势,严重影响人类的健康和生活质量,现代医学对其至今没有根治方法。中医药有着悠久历史,疗效肯定,常具有整体调节作用,所以从中医药中开发出有效治疗呼吸道变应性疾病的药物前景广阔。中药复方“别敏”在澳大利亚进行了严格的随机、双盲、对照临床试验,结果显示:“别敏”能明显改善变应性鼻炎患者鼻痒、喷嚏、流涕、鼻塞等临床症状,且能降低患者血清总IgE水平,但具体的作用机制并不清楚,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它的临床应用。所以在临床疗效肯定的基础上,对“别敏”治疗呼吸道变应性疾病作用机制的探讨意义深远! 第一部分:“别敏”治疗哮喘豚鼠模型作用机制的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别敏”的临床疗效能否在哮喘豚鼠模型上得到证实,并初步探讨“别敏”抗呼吸道变应性炎症的作用机制。 方法:将豚鼠随机分为5组:正常组,模型组,“别敏”高、中、低剂量组,每组各15只。实验第1天用10%卵蛋白(OVA)腹腔注射致敏豚鼠,实验第15天用5%OVA雾化吸入诱发哮喘发作,观察以下各项指标的变化:引喘潜伏期,外周血、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嗜酸性粒细胞(EOS)和白细胞介素-5(IL-5)水平,脾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及血清皮质酮水平。 结果:1、模型豚鼠外周血、BALF中嗜酸性粒细胞及血清IL-5水平明显高于正常豚鼠(P<0.05)。2、“别敏”能够明显延长模型豚鼠引喘潜伏期(P<0.05);减少外周血及BALF中EOS数量(P<0.05);抑制脾淋巴细胞的增殖反应,特别是高剂量组(P<0.05);降低血清IL-5水平,尤其是高、中剂量组(P<0.05)。3、模型豚鼠血清皮质酮水平明显高于正常豚鼠(P<0.05),“别敏”各剂量组豚鼠血清皮质酮水平与模型豚鼠比较无明显差异。 小结:“别敏”能够延长致敏豚鼠的引喘潜伏期,减轻BALF中细胞总数和EOS数量,降低外周血EOS数目和IL-5水平,同时还能抑制脾淋巴细胞的增殖反应,表明:“别敏”具有降低气道高反应和减轻气道炎症的作用。这一结果为临床试验提供了佐证。在“别敏”降低气道高反应和减轻气道炎症的同时,还能明显抑制脾淋巴细胞增殖反应、降低血清IL-5水平,为我们进一步的研究提供了线索。 第二部分:“别敏”对呼吸道变应性小鼠Th1/Th2免疫平衡及血清皮质酮的影响 目的:观察“别敏”对呼吸道变应性模型小鼠Th1/Th2免疫平衡及血清皮质酮水平的影响,以初步探讨“别敏”在治疗呼吸道变应性疾病中对内分泌-免疫系统的调节作用。 方法: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别敏组,每组各10只。利用OVA腹腔注射和滴鼻攻击建立呼吸道变应性小鼠模型。从滴鼻攻击时开始灌胃给药,连续10天(即实验第18天至实验第27天)。实验第28天麻醉小鼠后,心脏采血处死,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方法检测血清皮质酮水平;取肺组织福尔马林缓冲液固定后,石蜡包埋,常规切片后行HE染色,观察肺组织炎症浸润情况;无菌取脾分离脾淋巴细胞运用流式细胞仪检测Th1/Th2细胞亚群的变化;分离所得的脾淋巴细胞还进行体外培养,接种于24孔板中分别用ConA、OVA刺激培养72小时后收集上清,采用ELISA方法检测培养上清中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5(IL-5)、干扰素-γ(INF-γ)水平。 结果:1、模型组小鼠肺组织病理切片与正常组比较有大量嗜酸性细胞的浸润,细支气管平滑肌增厚,上皮脱落,管腔痉挛缩窄等现象。经“别敏”治疗后,小鼠肺组织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明显减少,个别支气管平滑肌增厚,肺部炎症浸润情况明显减轻。2、模型组小鼠Th2细胞较正常组明显升高,Th2/Th1比值与正常组比较亦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小鼠脾淋巴细胞培养上清中INF-γ水平与正常组比较显著降低(P<0.05),IL-4、IL-5分泌水平较正常组无明显变化。经“别敏”治疗后,小鼠Th2细胞较模型组显著降低,Th1细胞显著升高,Th2/Th1细胞比值明显下降(P<0.05),趋于正常水平;同时别敏组脾淋巴细胞培养上清IFN-γ浓度较模型组显著升高,IL-4、IL-5浓度明显降低(P<0.05)。3、模型组小鼠血清皮质酮浓度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经“别敏”治疗后,血清皮质酮浓度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趋于正常水平。 小结:本研究结果表明:呼吸道变应性疾病不仅有气道局部炎症性反应,还存在全身的内分泌、免疫系统功能紊乱,表现为以Th2免疫反应为主的Th1/Th2细胞免疫失衡,及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而“别敏”不仅能够明显减轻气道局部的炎症反应,还能够明显降低IL-4、IL-5分泌水平,提高IFN-γ分泌水平,纠正Th1/Th2细胞失衡;同时还能改善呼吸道变应性模型动物肾上腺皮质功能,提高血清皮质酮水平。这一结果提示:“别敏”能够纠正变态反应状态下机体内分泌-免疫功能紊乱,这可能是其治疗呼吸道变应性疾病重要的整体调节机制。 第三部分:内源性皮质激素在“别敏”抗气道炎症和调节Th1/Th2细胞因子中的作用 目的:观察在阻断内源性糖皮质激素作用的情况下,“别敏”抗气道炎症和调节Th1/Th2细胞因子分泌水平的作用是否发生变化,初步探讨内源性糖皮质激素在“别敏”抗气道变应性炎症和调节Th1/Th2细胞分泌功能作用的影响。 方法:在进行第二部分实验时平行增设了别敏加阻断组。别敏加阻断组小鼠在OVA腹腔注射和滴鼻攻击建立呼吸道变应性小鼠模型(同第二部分实验)基础上,在实验第17天(OVA滴鼻攻击前1天)按20mg/kg剂量腹腔注射RU486 0.2ml;从实验第18天始,在滴鼻前2小时按30mg/kg剂量腹腔注射ME 0.2ml,在滴鼻前1.5小时按20mg/kg剂量腹腔注射RU486 0.2ml,连续10天。“别敏”给药方法和时间,以及采样处理、统计方法均同第二部分实验。 结果:1、别敏加阻断组小鼠肺组织病理切片显示少量淋巴细胞浸润,未见或个别细支气管平滑肌增厚,EOS计数与别敏组比较无明显差异。2、别敏组小鼠脾淋巴细胞培养上清IL-4、IL-5水平与模型组比较明显降低,INF-γ水平较模型组明显升高(P<0.05);而别敏加阻断组小鼠脾淋巴细胞培养上清中IL-4、IL-5水平与别敏组比较没有明显差异;但INF-~/水平与别敏组比较则有显著性降低(P<0.05)。 小结: 1、在阻断内源性糖皮质激素作用情况下,“别敏”仍然能够减轻气道的变应性炎症反应。2、在阻断内源性糖皮质激素作用情况下,别敏仍能够明显降低模型动物脾淋巴细胞分泌IL-4、IL-5水平,但不能明显升高模型动物脾淋巴细胞分泌INF-γ水平。提示内源性糖皮质激素水平会影响“别敏”对Th1/Th2细胞的分泌功能。 结论 1、“别敏”能够明显延长致敏豚鼠引喘潜伏期、减轻哮喘发作症状,并能明显减少炎性细胞侵润,表明:“别敏”具有降低气道高反应和减轻气道炎症的作用,为临床试验提供了佐证。 2、呼吸道变应性疾病存在全身的内分泌一免疫系统功能紊乱,表现为以Th2免疫反应为主的Th1/Th2细胞免疫失衡,及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别敏”能够纠正变态反应状态下,Th1/Th2免疫失衡,提高内源性糖皮质激素水平,这可能是“别敏”能防治呼吸道变应性疾病的重要全身调节机制。 3、在阻断内源性皮质激素作用情况下,“别敏”仍能够减轻气道炎症,明显降低模型动物脾淋巴细胞分泌IL-4、IL-5水平,但不能明显升高模型动物脾淋巴细胞分泌INF-γ水平。提示内源性糖皮质激素水平会影响“别敏”对Th1/Th2细胞的分泌功能的调节作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