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材料变形破坏机理的数值和试验分析及轧制力模型参数优化
【6h】

材料变形破坏机理的数值和试验分析及轧制力模型参数优化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第一章绪论

§1.1引言

§1.2研究现状

§1.2.1有限元法简介

§1.2.2非线性问题简介

§1.2.3轧制力模型简介

§1.3研究内容

第二章黄土隧道围岩变形破坏机理分析

§2.1材料本构关系理论

§2.1.1与时间无关的弹塑性分析

§2.1.2与时间相关的粘弹塑性本构关系

§2.2非线性求解过程

§2.2.1显示蠕变分析方法

§2.2.2隐式蠕变分析方法

§2.3 MSC.MARC简介

§2.4试验黄土隧道蠕变分析

§2.4.1试验黄土隧道简介

§2.4.2试验隧道观测结果

§2.4.3计算模型与参数

§2.4.4围岩破坏准则

§2.4.5计算结果

§2.4.6结论

§2.5黄土隧道不同开挖与支护方案的数值分析

§2.5.1模拟分析过程

§2.5.2计算结果

§2.5.3结论

第三章轧制力模型参数优化

§3.1优化问题简介

§3.2优化模型结构和特点

§3.3多学科设计优化概述

§3.3.1多学科设计优化简介

§3.3.2 iSIGHT提供多学科综合设计环境

§3.3.3优化问题数学表达式

§3.4建模理论和计算推导

§3.4.1优化模型启动关系简介

§3.4.2模型输入输出

§3.4.3建模理论与推导

§3.5 MATLAB与iSIGHT集成设置

§3.6优化验证与结果

第四章轮胎中橡胶和钢丝材料断口形貌及破坏机理分析

§4.1实验部分

§4.2结果与讨论

§4.2.1橡胶的微观组织结构观察

§4.2.2橡胶的断口形貌

§4.2.3钢丝的断口形貌和破坏机理分析

§4.2.4关于橡胶材料强度的讨论

§4.3结论

第四章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硕士期间发表及待发论文

致谢

论文独创性声明及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展开▼

摘要

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不断推进和我国高速公路建设的迅速发展,在黄土地区修建隧道会越来越多,而原先隧道研究大多集中在岩石隧道,黄土隧道则相对较少,因此研究黄土隧道变形破坏机理和围岩稳定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实际意义。  对黄土隧道围岩变形的有限元分析过程中1,采用粘弹塑性本构模型,结合试验黄土隧道试验结果,模拟分析黄土隧洞无衬砌段和半衬砌段围岩蠕变变形,得到黄土隧洞围岩等效塑性应变和总应变能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同真实足尺试验黄土隧道长期观测结果进行比较,发现用有限元方法分析的结果与真实隧道变形破坏过程基本吻合。  通过对黄土隧道围岩采用中壁法和双侧壁导坑法开挖各三种不同的支护顺序分别进行模拟计算,主要考察各个施工工序地表最大沉降量,隧洞拱顶最大下沉量,围岩塑性区分布以及岩体总应变能变化。计算结果表明:从开挖方法来说,双侧壁导坑法要优于中壁法;从支护顺序来说,滞后支护要优于及时支护,都有助于保持围岩的稳定。  轧制生产中制定合理的轧制工艺和充分发挥轧制设备的生产潜力,必须精确了解轧制过程中的力学性能参数。本文采用强大的具有优化设计功能的iSIGHT,结合大量轧制带钢数据,运用序列二次规划法优化1580轧制力模型参数。通过对轧制力参数优化后得到轧制力计算误差,可看出是成功的轧制力优化模型,能减小原先模型计算误差。  采用透射电镜及扫描显微镜,观察了轮胎中微观组织结构,研究了轮胎中橡胶在疲劳情况下及钢丝材料在拉伸情况下的断口形貌2,分析其微观破坏机理,说明了材料微观损伤断裂的力学和物理过程。其目的是为轮胎的结构设计和制造提供依据。实验结果表明疲劳载荷下的橡胶破坏首先沿片晶结合面起裂,然后穿晶扩展破坏,且存在次生裂纹。拉伸载荷下的钢丝主要发生准解理断裂。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