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试论美国《1934年证券交易法》第10b-5号规则中的虚假陈述民事责任
【6h】

试论美国《1934年证券交易法》第10b-5号规则中的虚假陈述民事责任

代理获取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美国证券法概述

第一节 美国证券法的法律渊源

第二节 证券和交易委员会在美国证券法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二章 第10b-5号规则的历史背景和文本结构

第一节 第10b-5号规则的历史背景

第二节 第10b-5号规则的文本结构

第三章 第10b-5号规则中虚假陈述民事责任的构成要件

第一节 主观要件

一、 明知

二、 轻率

三、 《1995年民事证券诉讼改革法》对主观要件的影响

第二节 “对任何人”

第三节 “与

第四节 “购买或销售”

一、 购买或销售

二、 购买人或销售人

第五节 “任何证券”

一、 “证券”的基本要件

二、 “除非上下文另有规定”

三、 第10b-5号规则的适用范围

第六节 重大性

一、 事实性信息

二、 预测性信息

第七节信赖

一、 隐瞒信息情况下的”信赖”要件

二、 “市场上的欺诈”理论

第八节 因果关系

一、 交易因果关系

二、 损失因果关系

第九节 损害赔偿

第一○节 诉讼时效

一、 1991年兰普夫案前后的时效规定

二、 《2002年萨班斯·奥克斯利法》后的新诉讼时效

第四章 第10b-5号规则中虚假陈述责任的抗辩事由

第一节 适当谨慎

第二节 对等过错

第三节 弃权和合同无效

第五章 第10b-5号规则中虚假陈述的次级民事责任

第一节 控制人责任

一、 “控制”

二、 参与欺诈活动

第二节 帮助和教唆责任

第三节 修正的连带责任分配规则

第六章 对我国证券法中虚假陈述民事责任制度的评析与完善

第一节 我国证券法中虚假陈述民事责任制度制度的历史与现状

一、 虚假陈述民事责任制度的发展历史

二、 虚假陈述民事责任制度的基本内容

第二节 对我国虚假陈述民事责任制度的初步评析

一、 因果关系

二、 诉讼程序

注释

参考文献

后记

论文独创性声明及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展开▼

摘要

制定于1942年的美国《1934年证券交易法》第10b-5号规则虽然仅一百一十八字,但经过六十多年的发展与变革,已经成为美国证券法中反证券欺诈行为的核心规定。本文旨在通过对第10b-5号规则中虚假陈述民事责任的探讨,为我国有关法律制度的研究提供更广阔的国际视角。  本文第一章概述美国证券法律制度。由于美国属于普通法国家,而美国证券法在美国法律制度中又自成一格,因此在行文之初特别简介其要点,作为以下各章对第10b-5号规则讨论的铺垫。  第二章简略回顾第10b-5号规则产生的历史背景,并分析其文本结构。  第三章是本文的重心所在,通过对美国成文法、规则和判例等最新的第一手材料的研究,详细分析第10b-5号规则中虚假陈述民事责任的构成要件,包括主观状态、“对任何人”、“与……有关”、“购买或销售”、“任何证券”、重大性、信赖、因果关系、损害、诉讼时效等等。  第四章讨论第10b-5号规则中虚假陈述民事责任的抗辩事由,包括适当谨慎、对等过错、弃权和合同无效。第五章则讨论第10b-5号规则中虚假陈述的次级民事责任,包括控制人责任和教唆责任,以及经过修正的连带责任规定。  最后一章回到写作本文的出发点,对我国证券法中虚假陈述民事责任制度作一简要评论。在回顾发展历史和总结基本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对第10b-5号规则的讨论,着重对因果关系以及若干诉讼程序问题进行初步评析,并提出完善建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