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论银行业官方监管的有效性及对中国银行业的借鉴
【6h】

论银行业官方监管的有效性及对中国银行业的借鉴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图表索引

引言

第一章银行业监管的有关概念

第一节银行业监管的内涵和起源

第二节银行业监管的主客体界定

第三节银行业监管的目的、内容和职能框架

小结

第二章银行监管三项职能有效性的独立分析

第一节银行监管有效性的理论渊源和方法论

第二节审慎监管职能——资本金要求的有效性分析

第三节存款保险职能的有效性分析

第四节最后贷款人职能的有效性分析

小结

第三章银行业监管职能有效性的联合分析

第一节第一代监管协调理论——Repullo银行关闭最优授权理论

第二节第二代监管协调理论——银行监管授权博弈模型

小结

第四章国际银行业监管

第一节国际银行业监管框架

第二节国际银行业监管面临的挑战

第三节国际银行业监管理论的新发展——预先承诺方案

小结

第五章中国银行业监管的效力改进

第一节中国银行业监管现行框架

第二节中国银行业官方监管的效力缺陷

第三节中国银行业监管职能的效力改进

小结

结束语

附录

注释

参考文献

后记

声明

展开▼

摘要

近年来,银行监管问题成为各国监管者和学术界的讨论热点,银行监管的必要性已经毋庸置疑,而对于银行监管的有效性,不同研究路径往往得出不同的研究结论.该文从银行官方监管的角度进行研究,首先界定了银行监管的内涵,将银行业官方监管框架界定为审慎监管、存款保险和最后贷款人三项主要职能.该文在分析银行监管有效性过程中将监管职能的独立有效性和监管职能的协调有效性分别讨论.审慎监管职能的有效发挥依赖于监管要求的最低资本金率与市场决定的最优资本金率之间的对比;存款保险职能的有效性依赖于风险基础上的保费制度和部分保险制度对道德风险的抑制;最后贷款人职能的有效分析包括有效渠道和有效成本决定.在该文的最后部分,对中国银行监管体系的效力进行分析.目前中国银行业的官方监管存在诸多效力缺陷,必须加强审慎监管,提高中国商业银行的资本金充足水平;同时用显性的存款保险制度取代以往的隐性保险;中央银行还必须转变最后贷款人的职能定位,并丰富执行最后贷款人职能的工具.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