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分工学说的再认识及其在企业改革实践中的应用
【6h】

分工学说的再认识及其在企业改革实践中的应用

代理获取

目录

图表索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对分工原理的再认识

第一节古典经济学的分工理论回顾

第二节新古典经济学与新兴古典经济学

第三节当代中国的分工学说

第四节小结

第二章分工原理在各个社会发展阶段的具体体现

第一节生产力水平低下的自然分工

第二节生产力进一步大发展的产业化分工

第三节生产力发达时期形成的国际分工体系

第四节小结

第一节俄罗斯的经济转轨对于分工体系的破坏

第二节中国政府的强主体地位与企业的弱势地位的不对称

第三节中国国有经济与非国有经济的分工状况

第四节微观企业内部的人员分工

第五节中国分工体系形成的原因

第六节小结

第四章分工原理对中国企业现阶段改革的实践指导

第一节政府作为经济主体的有所为有所不为

第二节国有企业成为真正的市场运作主体

第三节企业内部分工及个人的专业化分工

第四节分工体系深化带给我国的机遇与挑战

第五节小结

结论

注释

参考文献

后记

声明

展开▼

摘要

该文的选题主要是由于分工学说大多见于国际贸易领域,而很少分析到现实经济生活的三类基本主体:政府、企业和个人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在对分工学说作了一个简单的历史回顾后,该文用生产力发展历史证明了分工是导致经济增长的源泉,并以检讨俄罗斯的体制转轨对于原有计划分工体系所造成的破坏及中国改革以来仍存在的分工主体不明确导致体制改革进展缓慢来阐明分工的重要性.由此提出当前加快国有经济调整步伐,要依据经济中不同的行为主体--政府、企业和个人三者的特点及各自所拥有的要素禀赋能力,进一步明确各类主体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主体分工形式和分工体系中所处的地位、承担的职责及发挥的作用.将分工原理与中国现阶段国有企业改革实践结合在一起,理顺政府、企业及个人经济主体之间不同的分工协作关系,明确各自的权责范围,有助于中国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经济体制顺利转轨;并通过三类主体的精诚合作,形成经济运行的综合竞争力,以保证中国经济更好地融入国际分工贸易体系,参与国际竞争.因此,该文将具体探讨政府、企业和个人三者在经济生活中的责任范围,并将论述重点放在国有企业,以结合中国当前的国企改革热点.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