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红螯光壳螯虾(Cherax quadricarinatus)仔虾及幼虾脂质营养的研究
【6h】

红螯光壳螯虾(Cherax quadricarinatus)仔虾及幼虾脂质营养的研究

代理获取

摘要

红螯光壳螯虾(Cherax quadricarinatus),俗称澳洲淡水龙虾,我国于1992年在广州首次引进试养和养殖。近年来,随着该虾人工育苗技术的突破,成虾养殖规模的扩大,迫切需要了解红螯光壳螯虾的营养需求,但相关的研究资料较少,明显滞后于生产实践。国内外已有的研究多集中在红螯光壳螯虾幼虾对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维生素,或成虾对磷脂、胆固醇及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的需求上,对于红螯光壳螯虾幼体饲料脂肪源需求的研究报道较少。选择合适的脂肪源不仅可以有效提高虾体对饲料营养的利用率,促进个体生长,而且直接关系到幼体的成活率和饲料的生产成本。因此,本文在已有研究工作的基础上,采用电镜技术、生化、酶学等手段,综合组织学、发育生物学和营养学,较为系统地研究了不同脂肪源对红螯光壳螯虾仔虾及幼虾生长、消化酶活性、肝胰腺和腹部肌肉中脂肪酸组成及仔虾肝胰腺亚显微结构的影响比较,以期了解红螯光壳螯虾仔虾及幼虾生长对主要脂质的需求,并为其人工配合饲料的研制、养殖生产中的合理投饵,提供基础资料。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脂质营养对红螯光壳螯虾幼体生长指标的影响
   不同脂肪源对红螯光壳螯虾幼虾的体长增长率和特殊增长率影响不显著;但增重率各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以豆油组最高,达到2332.93%,花生油组最低,为1839.50%;肝胰腺指数以豆油组显著高于其它各组,为0.75%。仔虾存活率以豆油组最高,花生油组次之,猪油组最低。幼虾存活率以豆油组较高,达到83.3%,鱼油组较低,仅为56.7%。不同的脂肪源对虾体生长指标的影响不尽相同,富含DHA和EPA的鱼油并没有占绝对优势,总体上豆油组表现出更高的饲料利用率,生长情况更好。
   2.不同脂肪源对红螯光壳螯虾幼体肝胰腺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采用生物化学的方法分别测定了红螯光壳螯虾仔虾和幼虾投喂不同脂肪源饲料后,肝胰腺消化酶:胃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及纤维素酶的比活力。四种消化酶活性在不同组间表现出不同差异,体现了红螯光壳螯虾仔虾和幼虾对不同脂肪源饲料产生了不同的适应。
   2.1不同脂肪源饲料对红螯光壳螯虾仔虾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不同脂肪源对仔虾的胃蛋白酶活力没有显著影响,但以豆油组的酶活最高;鱼油和豆油组的脂肪酶活力达到花生油和猪油组的2-3倍,且以鱼油组最高;不同脂肪源对淀粉酶活力影响更为显著,以猪油组>花生油>豆油组>鱼油组;纤维素酶在仔虾中表现出极低的活力,豆油和猪油组活力较高,为0.11μg/min,花生油组较低。结果表明,对于红螯光壳螯虾仔虾而言,对蛋白质和脂质的需求和利用高于碳水化合物,在养殖初期应该注重添加更多的蛋白。
   2.2不同脂肪源饲料对红螯光壳螯虾幼虾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不同脂肪源对幼虾肝胰腺的消化酶活力在胃蛋白酶水平上无显著影响;脂肪酶活力花生油组显著高于其它实验组,为1177.23U/gprot;淀粉酶活力各组间差异显著,以鱼油组>对照组>豆油组>猪油组>花生油组;纤维素酶活力以花生油组较高,为61.14μg/min。结果暗示了使用植物油做脂肪源对红螯光壳螯虾幼虾的脂肪代谢具有促进作用,且豆油优于花生油,可以考虑将更多富含淀粉的成分添加到红螯光壳螯虾幼虾的饵料中来提高其利用率并降低饲料成本,但对糖类物质的有效利用率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2.3红螯光壳螯虾仔虾到幼虾消化酶活性的变化
   同一种脂肪源饲料对仔虾和幼虾的消化酶活力产生了不同影响。仔虾肝胰腺的胃蛋白酶活力高于幼虾;淀粉酶和纤维素酶活力明显低于幼虾。通过仔虾和幼虾消化酶活力的变化可以看出,红螯光壳螯虾仔虾在刚脱离母体时食性偏动物食性,随着个体的生长,逐渐向偏植食性转变。可见,在幼体的不同阶段也应可以根据其需求投喂合适成分的饲料,从而提高饲料效率。
   3.脂质营养对红螯光壳螯虾幼体肝胰腺、腹部肌肉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采用生物化学方法研究了不同脂肪源饲料对红螯光壳螯虾仔虾和幼虾肝胰腺和腹部肌肉中脂肪酸的组成,并通过透射电镜技术对不同饲料组仔虾肝胰腺的超微结构进行了比较。
   3.1不同脂肪源饲料对红螯光壳螯虾仔虾腹部肌肉、肝胰腺脂肪酸组成的影响投喂不同脂肪源饲料,在红螯光壳螯虾仔虾的肝胰腺和腹部肌肉中共检测出16-22种脂肪酸。其中肝胰腺多不饱和脂肪酸以亚油酸(C18:2n6)为主,腹部肌肉中以亚油酸(C18:2n6)和EPA(C20:5n3)为主,此结果反映了仔虾生长期肝胰腺和肌肉的脂肪酸组成和利用特点。肌肉中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多于肝胰腺,说明红螯螯光壳螯虾仔虾期的脂肪酸尤其是亚油酸、亚麻酸和EPA等重要的多不饱和脂肪酸被优先转运到肌肉等组织中,供应其生长所需要的能量代谢。富含亚油酸的豆油既能促进脂肪酸代谢又能促进各种消化酶的活性,对红螯光壳螯虾仔虾的发育具有优良的脂肪酸价值。
   3.2不同脂肪源饲料对红螯光壳螯虾仔虾肝胰腺超微结构的影响
   不同饲料组红螯光壳螯虾仔虾肝胰腺的细胞类型和结构基本相同,分四种类型:E、B、R和F细胞,但R细胞(Resorptive cell储存细胞)的超微结构发生显著变化。猪油组细胞膜的缺陷表明以猪油作为脂肪源不能满足红螯光壳螯虾仔虾生长的营养需要,导致代谢障碍,进而影响其存活率;豆油组仔虾肝胰腺的R细胞中含有许多脂肪滴的脂质储存,从而进一步为该组较高的存活率提供了依据。
   3.3不同脂肪源饲料对红螯光壳螯虾幼虾腹部肌肉、肝胰腺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幼虾肝胰腺中饱和脂肪酸含量以猪油组显著高于其它组,与腹部肌肉中情况相似;单不饱和脂肪酸以花生油组含量最高,豆油组最低,而腹部肌肉中以动物油组高于植物油组;多不饱和脂肪酸则以豆油组含量最高,猪油组最低,这也与腹部肌肉相似。肝胰腺中EPA含量以鱼油组最高,为5.89%,花生油组次之,豆油和猪油组含量较低,仅为2.52%和2.77%; DHA以花生油组含量最高达5.62%,商业对照组次之,显著高于其它各组含量。腹部肌肉中亚油酸(C18:2n6)和亚麻酸(C18:3n3)含量均以豆油组显著高于其它四组,亚油酸在总脂肪酸中的比例最高,这与与肝胰腺一致。肝胰腺中实验组与对照组∑n-3脂肪酸含量均低于∑n-6脂肪酸含量,与肌肉中二者含量相反。亚油酸大量积累,在体成分组成上反映出红螯光壳螯虾幼虾生长的脂肪酸需求和利用的特点。研究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一定量的豆油作为脂肪源能够促进红螯螯虾幼虾体内∑n-3和必需脂肪酸的积累,较好地促进幼虾的正常生长,提高其存活率。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