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另类童谣”现象解读
【6h】

“另类童谣”现象解读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导言

一、另类童谣的内容解读

(一)学习生活方面

(二)人际关系方面

(三)价值观念方面

二、另类童谣内容的成因分析

(一)应试教育:学生无法逃脱的“网”

(二)家长期望:学生不得不面对的“考验”

(三)教师关爱:学生难以承受之“重”

(四)大众文化:学生无法远离其渗透

(五)社会环境:学生没能逃脱提前长大

(六)童谣缺乏,学生不唱这些没的唱

(七)年龄特征,学生自身的原因

三、另类童谣对学生个体发展的功能分析

(一)心理满足功能

(二)文化认同功能

(三)社会参与功能

(四)信息传播功能

四、学校教育的应对

(一)对待“另类童谣”的基本态度

(二)具体措施

结语 引导学生在自己的天空飞翔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展开▼

摘要

童谣,指在儿童中间流行的歌谣,形式比较简短。它反映出儿童对社会生活现象的观点和感情,具有对儿童启蒙的娱乐和教育的功能,如“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把它交到警察叔叔手里边……”。本文在文献分析和实证调查的基础上发现,诸如此类的童谣正淡出孩子们的世界,而那些改写了古诗词、老童谣,表达学生压抑的心灵、对学习生活不满等的充满低俗话语的童谣,正席卷着现在的中小学校园,我们称之为“另类童谣”,如“在我心中,老师最凶,晚上补课到九十点钟;回到家里,老妈最凶,盯着作业从不放松。” 另类童谣的出现引起了广大教师、家长和研究者的积极关注。本论文在收集了大量另类童谣的基础上,主要运用内容分析法对其进行了解读。研究发现,另类童谣的内容主要集中于学生生活、人际关系、价值观念三个方面。主要表达学生对沉重学习负担的无奈,对教师教学的不满,对师生关系、亲子关系的不满,对学校制度和规范的排斥,对现实生活中多元价值的迷惘等。 论文接着系统和全面分析了“另类童谣”有此内容的原因。研究发现,应试教育的压制,家长过高的期望,不和谐的师生关系,大众文化的渗透,社会环境的透明导致学生的提前长大,童谣的缺乏,学生的年龄特征等是其主要原因。 另类童谣既然广泛存在,而且有其存在的根基,那对传唱它的中小学生个体发展来说有什么样的功能呢? 本文从正功能和负功能两个方面出发,认为有心理满足功能、文化认同功能、社会参与功能、信息传播功能。 最后,论文指出对待“另类童谣”不能简单地严令禁止,而是在理解、尊重的基础上引导“另类童谣”发挥其积极的功能,减少负功能。对于学校教育来说,可以加强学校的文化建设和课程建设,教师要加强同家长的沟通、善用教师权威、尊重学生的观点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