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追求教师幸福的教育管理——理解教育视野下的教师管理实践探索
【6h】

追求教师幸福的教育管理——理解教育视野下的教师管理实践探索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及学位论文授权使用声明

前 言

第一章引论

一、问题的提出

(一)当代管理学研究的新方向

(二)当代教育研究领域的新变化

(三)教师管理理论的新趋势

二、概念界定

(一)幸福的内涵

(二)教师的幸福

(三)幸福的管理

三、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三)创新之处

四、研究方法

(一)文献法

(二)问卷调查法

(三)访谈法

第二章追求教师幸福的教育管理的理论基础

一、哲学史上的“幸福观”

(一)中国哲学史上的幸福观

(二)西方哲学史上的幸福观

二、心理学中的“幸福感”

(一)幸福感产生的生理机制

(二)幸福感产生的心理机制

(三)人格特质与幸福

(四)社会比较与幸福

三、教育学中的“幸福教育”

(一)教育的目的教人追求幸福

(二)教育的功能使人理解幸福

(三)教育工作使人获取幸福

(四)教育过程让人享受幸福

四、学校管理中的“幸福管理”

(一)个体:幸福的体悟

(二)群体:幸福的感悟

(三)组织过程:幸福的领悟

第三章追求教师幸福的教育管理的现状调查

一、调查设计

二、调查结果

(一)当下教师的幸福现状

(二)教师幸福的管理现状

三、原因分析

(一)教师产生总体幸福感的原因

(二)教师具体幸福感发展不平衡的原因

(三)教师幸福管理质量欠高的原因

第四章追求教师幸福的教育管理实施策略与方法

一、确立理解教育视野下的追求教师幸福的管理观

(一)“重视理解”——“回到事情本身”看教育

(二)“感情先行”——教师的工作特点与人格特质

(三)“求新富智”——走向实践哲学的管理智慧

(四)“师生幸福”——让幸福成为教师的生活导向

二、追求教师幸福的管理策略与方法

(一)体悟幸福策略与方法

(二)创造幸福的策略与方法

(三)馈赠幸福的策略与方法

结束语:幸福——即活在当下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摘要

教师自古以来就秉承着“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能,无论在以“书本为中心”还是“学生为中心”的教学体系中,都忽视了教师的主体性与主观能动性。他们认为教师即“蜡烛”,燃烧自己去照亮学生,只讲奉献而不吝报酬。长此以来形成教师两袖清风、形销骨损、一副世外仙人的形象,在社会重重的无形压力之下,教师害怕享受,奢谈幸福,更不敢追求属于自己的满意生活。“学校即社会”、“教育即生活”时刻压抑着教师对于自身生活质量的关注,许多教师因此过劳、过累而死,同时这也使得许多年轻人不敢进入教师队伍。另一方面,中国的学生缺乏创造性,教师缺乏活力,这些都归结于教师的能力,可是谁又曾想过,就是社会上太多无形的束缚压抑了中国近千万教师的活力,我们在关注学生学习的时候,谁又曾关注过教师的幸福!? 在现实社会中,每一个人都在追求幸福。然而什么是幸福?千百年来无数东西方哲人涉猎过这个问题,但众说纷纭,始终没有一个定论。无论是儒家的“仁”、道家的“无”、佛家的“涅磐”,还是苏格拉底的“美德”、柏拉图的“和谐”、亚里士多德的“至善”,甚或基督教神学中的“恩赐”和斯多葛学派的“禁欲”主义都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探讨过幸福。其相同之处都是从人性的自然主义传统出发,通过“中庸之道”强调“德行”的幸福观,不同之处在于西方从理性这一前提出发,提出具有个人主义导向的“利即义”的幸福观;而东方则以德性主义人性论为前提,提出具有集体主义导向的“重利轻义”的幸福观。 本文试图打破传统的对于教师管理的常规管理模式,从关注教师自我和当下的幸福去发掘教师的潜力,建立一种“以人为本”的、以教师的幸福为基础的教师管理观。借助于理解教育的相关理论,建构一种教育管理者和教师间相互理解的管理新模式。毕竟人的最内在的本质不表现在“我思故我在”的命题中,而表现在“我欲故我在”的命题中(费尔巴哈语)。 本研究从发掘幸福的内涵出发,发掘幸福的含义、结构、成分、作用、价值,把教育目的上的终极目标——“追求幸福人生”与教育管理中的终极目标——“追求教育幸福”有机地结合起来,并将这些理念引入到学校管理的实践中,探索其作用与效能等。通过对当下教师幸福感和幸福管理的调查,结合教师对于幸福的理解和体验,反映出当下教育管理中存在的追求工具理性的现象。通过关注教师的当下生活,呈现教师生活中的诸多忽视幸福、拒绝幸福、远离幸福的现状,唤起教师追求幸福生活的勇气,引起有关管理部门及其领导者对教师追求幸福生活地关注和理解等。同时,通过探讨幸福教师的特点,转而运用到教师日常生活与教学工作中需要的幸福管理的策略,使教师真正体会到教育的崇高,从而把教育当作一项事业而不仅仅是职业或专业生活去理解,增强教师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师的工作满意度和幸福感。 本研究尝试着建立这样一种新的联系机制,即将教师的课堂世界和现实生活紧紧挂靠在一起,从而让教师真正将教育当作一种幸福的事业而不仅仅是谋生的职业与学习的专业,让教师在超越专业和职业中领悟事业所带来的幸福感。重新建构理解教育视野下的教育管理理论,把幸福作为教师的终极追求目标之一,通过体悟、创造、馈赠等幸福策略来筹划和实现教师生命的可能性。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