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红楼梦》影视作品中钗、黛形象的定位溯源及其流变研究
【6h】

《红楼梦》影视作品中钗、黛形象的定位溯源及其流变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绪论

第一章从爱情符号到政治符号

第一节 前清时期:“情”和“理”的符号——以男性价值观为主导的钗、黛形象

一、清代文人心中的钗、黛形象

二、清代红楼戏里的钗、黛形象

第二节二十年代:政治意味的渗入——梅版红楼戏对黛玉形象的开创意义

一、冰解冻释——梅兰芳复演红楼戏

二、梅版黛玉形象的定位:敢于对抗封建没落大家庭的弱女子

三、成功的关键:契合时代的需求

第二章 自我拯救的快感——钗、黛个人恩怨式的对立

第一节个人恩怨式的对立——44版《红楼梦》对钗、黛的定位

一、剧情的增删对人物关系的影响:钗黛对立的形成

二、剧情的移植对人物的影响:变宝钗为小丑

第二节钗黛评价的中立化走向——20年代-40年代精英文人的态度

第三节政治和民众的口味——卜万苍的人物定位与小说不同的原因

一、善恶分明的通俗剧——战时上海人的口味

二、成功的关键:提供可以“自我拯救”的快感

第三章 客观的人物描写、明确的政治意图——越剧电影《红楼梦》中的钗、黛定位

第一节对钗、黛的慎重处理——越剧电影中的钗黛形象

一、钗、黛的对比

二、对黛玉先进性的夸大和对宝钗诠释的谨慎

第二节学术和内政外交的缠结

一、政治和学术的纠结:从扬黛贬钗到钗黛对立的弱化

二、国际格局、国际舆论、国家意志

第四章 “人性”、探佚学的影响——八十年代的红楼作品对钗、黛形象的定位

第一节对“人性”的重新认识——政治的转型给红学带来的变革

一、人性化读解对红学的影响

二、人性化读解对电影、电视的影响

第二节探佚学对影视作品中钗黛定位的影响

一、探佚学结尾对人物关系的影响

结论

附录

致 谢

展开▼

摘要

在二十世纪的整整一百年中,《红楼梦》作为唯一一部被不断改编为电影(电视)作品的古典名著而意义非凡。当我们在银幕(荧幕)上看到从小说中走出的钗、黛时,她们已暗含了每一阶段的意识形态、政治、历史和商业的目的。对于改编自小说的影视作品来说,它一方面继承了原著的表征系统,一方面又履行着作为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的全部职能。 本文以中国大陆主要的红楼影视作品为研究文本,以其对钗、黛定位的原因和角度为研究焦点进行文化溯源。 全文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章,考察从乾隆时期《红楼梦》诞生到1919年“五四”运动为止的一百六十年间的中国社会,从而对1924年诞生的首部红楼电影——《黛玉葬花》进行文化溯源,以解释红楼戏从黛玉开始的原因及影响; 第二章,考察从1919年“五四”运动开始到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的将近三十年的中国社会,从而对卜万苍版的《红楼梦》(1944年)进行文化溯源,以解释为何这一民国时期最经典的红楼电影会用鸳鸯蝴蝶和才子佳人的模式来叙述故事; 第三章,考察“十七年”时期的中国社会,从而对建国初期最经典的越剧电影《红楼梦》(1962年)进行文化溯源,以展现当时的内政外交对这部作品的影响; 第四章,考察1979年以后(即改革开放后)的中国社会,从而对1987版电视剧《红楼梦》和1989版电影《红楼梦》进行文化溯源和对比研究,以展现人性化的读解方式和探佚学对这两部作品的影响。 全文的结论部分,对二十世纪红楼影视作品中对钗、黛孰优孰劣的定位与社会安定、混乱的关系进行总结,并对未来红楼影视作品的走向进行预测。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