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苏南模式”与经济可持续发展道路——一个环境经济学的视角
【6h】

“苏南模式”与经济可持续发展道路——一个环境经济学的视角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一章绪论

1.1课题的提出和研究意义

1.1.1 研究目的

1.1.2 研究意义

1.2国内外研究概况

1.2.1 国内研究概况

1.2.2 国外研究概况

1.3课题研究内容和方法

第二章可持续发展理论与“苏南模式”下的经济发展

2.1可持续发展理论

2.1.1 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渊源

2.1.2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2.2“苏南模式”的简介

2.2.1“苏南模式”的发展历程

2.2.2“苏南模式”的功绩和薄弱之处

第三章“苏南模式”发展下环境破坏成本的计算方法——环境污染经济损失评估技术

3.1环境污染经济损失评估技术

3.1.1 直接市场法

3.1.2 替代市场法

3.1.3 调查询问的假想评价法

3.2环境污染经济损失的计算程序

3.2.1 实物型污染损失的计算函数

3.2.2 实物型损失货币化的评估

第四章实证分析“苏南模式”下发展的乡镇——江阴周庄镇

4.1周庄镇的经济和环境现状

4.1.1 周庄镇的经济环境

4.1.2 周庄镇主要行业污染

4.2指标体系的确定和评价方法的选择

4.2.1 指标体系的确定

4.2.2 评价方法的选择

4.3水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

4.3.1 水污染引起的供水成本的增加

4.3.2 水污染引起的景观损失

4.4大气污染引起的经济损失

4.4.1 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经济损失

4.4.2 大气污染引起的农业经济损失

4.4.3 大气污染引起的清洗费用的增加

4.5结论

第五章“苏南模式”的发展必须选择可持续道路

5.1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

5.1.1 走可持续发展是我国发展规划的要求

5.1.2 可持续增长方式是经济增长方式演变的必然结果

5.1.3 可持续发展是“苏南模式”进入历史新阶段的客观要求

5.2“苏南模式”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5.2.1 推广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合理利用资源

5.2.2 发挥经济方法作用,适应市场经济

5.2.3 加强环境监管,保护现有生态环境

5.2.4 培养居民公众参与意识,发挥主体作用

第六章结论与展望

6.1结论

6.2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作的项目

致谢

展开▼

摘要

本文是一篇实证分析、理论探索的论文,试图通过分析“苏南模式”下发展的乡镇经济和环境的现状,结合环境经济学的相关知识和理论,对“苏南模式”进行反思,探索其可持续发展道路。在目前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方针政策下,乡镇的生态环境问题也是发展模式必须要考虑的方面。要使经济和环境能够“双赢”,我们应该采取哪些有效措施,这也是文章要研究的内容。 文章首先是绪论部分,说明了选题的背景和原因,研究的思路和方法,以及对文中需要的一些基本概念的界定。第二章,介绍可持续发展理论和“苏南模式”的简介,这章主要介绍可持续发展理论与马克思主义的渊源和其内涵,同时也介绍了“苏南模式”的发展过程和发展中暴露的缺陷,提出问题。第三章,是针对问题,给出分析方法,介绍环境破坏经济损失方法,为下一章分析做准备。第四章,是以典型“苏南模式”下发展的乡镇为例子,调查其经济和环境的现状,主要调查此乡镇工业的主要利润行业和这些行业的主要污染情况。这章是给出事实,由实证结果引出问题:这些行业的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与该损失占当年GDP的比例等。依据环境污染经济损失分析和可持续发展的理论知识,通过对此乡镇主要行业的污染经济损失计算,并与其目前创造的经济效益相比,得出结论——“苏南模式”的发展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第五章是结论和政策建议。通过上述实证结果和理论分析,“苏南模式”带动了农村地区经济的飞速发展,但是也给农村造成了一定的生态问题,在如今讲“和谐社会”的新农村,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我们不能忽略环境问题。如何能使经济与环境获得“双赢”?我们必须转变发展观念,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本章通过现行的政府举措分析,对走可持续性的“苏南模式”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本文以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和唯物辩证法为基本方法,以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相结合为主要分析方法,并综合运用逻辑分析与历史分析相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力求全面系统地论述“苏南模式”必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在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问题和结论;通过对问题和结论进行理论分析,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借鉴环境经济学中的研究成果,采用环境污染经济损失分析,进行逻辑推理和比较分析;对文中确实无法进行定量分析的情况,力求在对现象进行有效分析与合理归纳的基础上,得出定性分析的结论。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