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城市农民工子女教育政策的公平问题研究——以上海市四所农民工子女学校为例
【6h】

城市农民工子女教育政策的公平问题研究——以上海市四所农民工子女学校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一章导论

1.1研究缘起

1.2研究目的与意义

1.3文献综述

1.3.1关于农民工子女教育的研究综述

1.3.2关于教育公平问题的讨论

1.4问题的提出

1.5研究设计

1.6研究概念的界定

第二章农民工子女教育政策——“两为主”

2.1教育政策的文本分析

2.2“两为主”政策观参照下的教育公平

第三章“两为主”政策影响农民工子女教育公平

3.1农民工子女教育起点公平

3.1.1教育财政支出

3.1.2入学机会

3.2农民工子女教育过程公平

3.2.1教育规费

3.2.2教育资源配置

3.2.3教育活动

3.2.4教育观念

3.3农民工子女教育结果公平

3.3.1学业成绩

3.3.2素质能力

3.3.3未来方向

3.4结论

第四章农民工子女教育的政府责任

4.1教育的属性

4.2政府负担教育支出

4.3农民工子女教育政策模型构建

4.3.1财政政策

4.3.2入学途径

4.4讨论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参与课题情况

致 谢

展开▼

摘要

农民工是我国经济社会转型时期必然出现的特殊群体。尤其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我国的流动人口在规模不断增长的同时,结构也发生了重大变化,最为显著的结构变化之一就是农民工的“家庭化”过程,大量农民工子女涌入城市,一些农民工子女学校也应用而生。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是我们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最严重的社会问题和教育问题之一,并且在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初期,也将存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农民工子女群体,专指6-14周岁随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在流入地暂时居住半年以上有学习能力的儿童少年。他们本应该享有与城市孩子一样的教育,然而事实并非如此,他们在城市读书遇到了经济、政策、社会等重重障碍,无法接受正常的教育。农民工子女学校作为一种非政府认可的特殊教育组织,处于一种非法境地,面临着重重困难,处境十分尴尬。针对农民工子女及农民工子女学校问题,政府制定了相应的教育政策,旨在解决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但是却直接给他们带来了一系列教育不公,侵犯了他们受教育的权利,影响他们未来的成长与发展。 本研究主要运用质性研究方法,具体方法包括:文献法、深入访谈法、参与观察法、比较法等,以上海市四所不同类型的农民工子女学校为例,研究者访谈了学校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及教育部门官员,以教育财政政策和教育入学政策为切入点,从不同侧面了解农民工子女教育政策对农民工子女教育公平产生了什么影响,以及给农民工子女带来的社会排斥性。 本文重在以教育公共政策为靶子,在教育公平理论的指导下,从农民工子女教育起点公平、过程公平和结果公平角度,探讨教育政策对其教育公平产生了何种影响,及对该群体的社会排斥性,然后,从教育属性谈起,针对不同类型的教育,政府应该如何承担教育责任,最后笔者从完善教育政策角度提出如何提升教育公平。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