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国养老基金保值增值管理研究
【6h】

中国养老基金保值增值管理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前言

第一章养老基金管理模式和投资运营的比较研究

§1.1国外养老基金管理模式和投资运营

§1.2中国养老基金管理模式评价

§1.3国外经验对中国养老基金管理的启示

§1.4本章内容小结

第二章影响养老基金收支平衡因素的敏感度分析

§2.1养老基金收支平衡建模的原则和参数定义

§2.2养老基金收支平衡因素的敏感度分析

§2.3敏感度评价及对策

§2.4本章内容小结

第三章养老基金个人账户长期收支平衡

§3.1个人账户长期收支模型

§3.2养老基金个人账户平衡分析

§3.3养老基金投资风险控制

§3.4本章内容小结

第四章中国养老基金投资风险管理研究

§4.1中国养老基金管理模式

§4.2中国养老基金监管体系

§4.3中国养老基金投资途径

§4.4本章内容小结

结束语

参考文献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致谢

附录1 2002年人口统计数据

附录2源程序代码

论文说明

展开▼

摘要

人口老龄化对于中国社会保障体制改革是个巨大挑战.养老保险制度是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保障着千千万万职工退休后的日常生活.随着养老保险制度由现收现付制向部分积累制转变,隐藏在旧制度下的债务必将显性化,使新的养老基金运作模式面临巨大的支付危机;而目前中国养老保险体系中存在的管理制度不完善和监督体制不健全等问题,则进一步加重了养老基金保值增值的压力.论文第一部分借鉴国外养老基金管理模式和投资途径,剖析中国养老基金管理现状,并对中国养老基金管理模式和投资途径提出了政策性建议.然后,论文第二部分通过确定影响养老基金收支平衡的十大因素,建立基础养老基金收支模型,对引起基金收支变动因素的敏感度进行定量分析.论文第三部分计算了新制度参与者所享有的权益与应承担的义务,确定弥补中国养老基金个人账户长期支付缺口的投资收益率底限.最后,在论文的第四部分推导出养老基金投资于风险资产和无风险资产的最优投资比例,并进一步对中国养老基金保值增值的风险约束机制进行设计.国内外理论界已经对中国的养老基金保值增值管理进行了较多的分析,在此基础上,本篇论文的主要特点是:对引起养老基金支付缺口变动的因素进行敏感度分析,确定弥补个人账户养老基金缺口的最低投资收益率.并对养老基金在两类风险资产(沪、深股市)和无风险资产间的最优配置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寻求在可承受风险条件下,投资收益最大化的养老基金投资比例.

著录项

  • 作者

    牛海霞;

  • 作者单位

    上海大学;

  • 授予单位 上海大学;
  • 学科 管理科学与工程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阎春宁;
  • 年度 2004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F842.67;
  • 关键词

    养老基金; 支付缺口; 个人账户; 最优配置;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