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吉富罗非鱼对饲料精氨酸、苯丙氨酸和缬氨酸的需要量研究
【6h】

吉富罗非鱼对饲料精氨酸、苯丙氨酸和缬氨酸的需要量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第一章 引言

1.1 水产饲料行业现状,现存问题及解决途径

1.2 鱼类氨基酸需要特征及其应用现状

1.3 研究对象

1.4 本研究目的及内容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鱼类氨基酸营养研究

2.2 鱼类对氨基酸的需要

2.3 鱼类精氨酸需要研究进展

2.4 鱼类苯丙氨酸需要研究进展

2.5 鱼类缬氨酸需要研究进展

第三章 吉富罗非鱼对饲料中精氨酸需求的研究

3.1 前言

3.2 材料与方法

3.3 实验结果

3.4 讨论

3.5 小结

第四章 吉富罗非鱼对饲料中苯丙氨酸需求的研究

4.1 前言

4.2 材料与方法

4.3 结果

4.4 讨论

4.5.结论

第五章 吉富罗非鱼对饲料中缬氨酸需求的研究

5.1 前言

5.2 材料方法

5.3 实验结果

5.4 讨论

5.5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致谢

展开▼

摘要

本研究通过三个摄食生长实验,分别探讨饲料中不同水平精氨酸、苯丙氨酸和缬氨酸对吉富罗非鱼(GIFT,Oreochromis niloticus)生长性能、体组成、肌肉氨基酸含量、血清生化指标、消化性能及机体组织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进而确定其需要量。吉富罗非鱼(初始体重为:81.52±2.00g)精氨酸需要量试验和吉富罗非鱼(初始体重为:52.70±1.80g)苯丙氨酸需要量试验均在池塘网箱(网箱规格为1m×1m×1.5m)中进行;吉富罗非鱼(初始体重为37.82±1.26g)缬氨酸需要量试验在室内循环水养殖系统(养殖桶体积500L)进行。试验周期均为60d。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为评价吉富罗非鱼(Genetically Improved Farmed Tilapia,GIFT)对精氨酸(Arginine,Arg)最适需要量,本实验在基础饲料中添加Arg水平为0.65%,0.94%,1.24%,1.58%,1.86%和2.11%,共配制6种等氮等能(粗蛋白质30.21%)饲料,以初始体重为(81.52±2.00) g的吉富罗非鱼为实验对象,进行室外池塘网箱(1.0m×1.0m×1.5m)养殖60 d,共设6个处理组,每组3个重复,每重复15尾鱼。结果表明,随着饲料中Arg水平的升高,吉富罗非鱼的增重率(WGR)、特定生长率(SGR)、蛋白质效率(PER)以及蛋白质沉积率(PDR)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饲料系数(FCR)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在饲料Arg水平为1.58%时,WGR、SGR均达到最大(分别是247.73%和2.23%),Arg水平为1.58%时,FCR达到最低(为1.34),PER达到最大(为2.46%),PDR则在Arg水平为1.48%时达到最大(42.90%)。随着饲料中Arg水平的升高,肝体比(HSI),脏体比(VSI)均呈先下降后的上升趋势,肥满度(CF)无显著变化;罗非鱼全鱼粗脂肪(CL)和肌肉灰分(Ash)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肌肉CL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全鱼Ash和肌肉粗蛋白质(CP)呈先上升后稳定的趋势。但是全鱼水分(Mositure),全鱼CP和肌肉Mositure含量差异不显著;肌肉中酪氨酸、甘氨酸、丙氨酸含量差异不显著,其余各种氨基酸含量、肌肉必需氨基酸总量(∑EAA)以及氨基酸总量(∑TAA)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随着饲料Arg水平的升高,血清中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活性、总胆固醇(T-CHO)、甘油三酯(TG)和葡萄糖(GLU)含量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总蛋白(TP)和尿素氮(BUN)含量呈现先上升后稳定的趋势;肝脏和血清中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一氧化氮合酶(T-NOS)、溶菌酶(LYZ)活性均呈显著上升趋势。以 WGR、FCR和PER为评价指标,通过二次回归分析可知,吉富罗非鱼饲料中适宜的 Arg水平应为1.48%~1.58%,占饲料蛋白质的4.90%~5.25%。 2.为了评估吉富罗非鱼(GIFT,Oreochromis niloticus)对苯丙氨酸(Phenylalanine,Phe)的最适需要量,本试验通过在基础饲料中添加苯丙氨酸,配置成苯丙氨酸水平分别为0.78%、0.95%、1.09%、1.34%、1.51%、1.72%的6种等氮等能(粗蛋白30.10%,总能17.73MJ/kg)饲料,以初始体重为(52.70±1.80) g的吉富罗非鱼为试验对象,随机分为6个处理组(每个处理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5尾鱼),养殖在室外池塘网箱中,养殖时间为60d。结果表明,随着饲料中苯丙氨酸水平的升高,吉富罗非鱼的增重率(WGR)、特定生长率(SGR)、蛋白质效率(PER)以及蛋白质沉积率(PDR)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饲料系数(FCR)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在饲料苯丙氨酸水平为1.17%时,WGR、SGR均达到最大(分别是330.36%和2.61%),苯丙氨酸水平为1.21%时,FCR达到最低(为1.25),PER和PDR在苯丙氨酸水平为1.21%、1.24%时达到最大(分别是2.65%、40.95%)。随着饲料中苯丙氨酸水平的升高,肥满度(CF),肝体比(HSI),脏体比(VSI)均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随着饲料中苯丙氨酸水平的升高,吉富罗非鱼全鱼粗脂肪和全鱼灰分呈先上升后稳定的趋势,肌肉灰分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但全鱼水分、全鱼粗蛋白质、肌肉水分、肌肉粗蛋白质和肌肉粗脂肪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肌肉中各个氨基酸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随着饲料中苯丙氨酸水平的升高,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HO)、总蛋白(TP)和葡萄糖(GLU)的含量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谷丙转氨酶(ALT)活性呈现先下降后上升趋势,谷草转氨酶(AST)活性变化不显著(P>0.05);肠蛋白酶、肠脂肪酶和肠 Na+-K+-ATP酶含量均呈显著上升趋势,肠淀粉酶含量变化不显著(P>0.05)。以增重率、饲料系数和蛋白质效率为评价指标,通过二次回归分析可知,吉富罗非鱼饲料中适宜的苯丙氨酸水平应为1.17%~1.21%,占饲料蛋白质的3.89%~4.02%。 3.为了评价吉富罗非鱼(GIFT,Oreochromis niloticus)对缬氨酸(Valine,Val)的最适需要量,本试验通过在基础饲料中添加缬氨酸,配置成缬氨酸水平分别为0.55%、0.88%、1.12%、1.38%、1.62%、1.96%的6种等氮等能(粗蛋白30.30%)饲料,以初始体重为(37.82±1.26)g的吉富罗非鱼幼鱼为试验对象,随机分为6个处理组(每个处理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5尾鱼),养殖系统为室内循环养殖系统,养殖时间为60d。结果表明,随着饲料中缬氨酸水平的升高,吉富罗非鱼的增重率(WGR)、特定生长率(SGR)、蛋白质效率(PER)以及蛋白质沉积率(PDR)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饲料系数(FCR)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在饲料缬氨酸水平为1.43%时,WGR、SGR均达到最大(分别是309.00%和2.52%);缬氨酸水平为1.41%时,FCR达到最低(为1.30);缬氨酸水平为1.39%时,PER达到最大(为2.53%);PDR则在缬氨酸水平为1.46%时达到最大(30.09%)。随着饲料中缬氨酸水平的升高,肥满度(CF)呈显著上升趋势,肝体比(HSI)、脏体比(VSI)均无显著变化;随着饲料中缬氨酸水平的升高,吉富罗非鱼全鱼粗脂肪和肌肉灰分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全鱼灰分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全鱼水分、全鱼粗蛋白、肌肉水分、肌肉粗蛋白和肌肉粗脂肪含量差异不显著,肌肉中各个氨基酸含量差异不显著。随着饲料缬氨酸水平的升高,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活性、甘油三酯(TG)含量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总蛋白(TP)和葡萄糖(GLU)含量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谷草转氨酶(AST)活性差异不显著;同时饲料缬氨酸水平能显著影响肝脏、前肠和血清中部分非特异免疫指标。以WGR、FCR和PER为评价指标,通过二次回归分析可知,吉富罗非鱼饲料中适宜的缬氨酸水平应为1.39%~1.43%,占饲料蛋白质的4.59%~4.72%。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