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新媒体环境下广播新闻评论传播效果研究—以上海新闻广播为案例
【6h】

新媒体环境下广播新闻评论传播效果研究—以上海新闻广播为案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第一章 导言

1.1 研究背景

1.2 文献综述

1.2.1劝服理论的产生发展

1.2.2框架理论

1.2.3 中国广播新闻评论发展简介

1.2.4 新媒体环境下的新闻传播

1.3 研究内容和理论支持

1.4实验假设

第二章 实验研究

2.1 实验背景

2.2 实验过程

2.2.1 描述性分析

2.2.2 统计分析

2.2.3 实验结果

第三章 调查访谈和案例研究

3.1调查访谈

3.2 上海新闻广播案例研究

3.2.1 上海广播收听率数据综合分析

3.2.2上海外滩踩踏事件媒介框架建构与传播效果案例分析

3.2.3 政府官员信源案例研究

第四章 结论和展望

4.1主要工作与创新点

4.2后续研究工作

参考文献

附录1 上海电台听众调查问卷

附录2 论文发表篇目

展开▼

摘要

21世纪初期,以互联网技术为核心的新媒体迅速普及并日益成为影响公众舆论的主导力量,传统媒体主导时代的舆论生成和传播机制在新媒体的强烈冲击下正经历着一系列颠覆性变革。广播新闻评论节目通过传播意见性信息达到引导社会舆论的目的。自新中国广播事业诞生的半个多世纪以来,广播新闻评论节目从内容到形式经历了显著变化,总体向着更加符合大众传播规律的方向发展,成为舆论生成的重要工具。然而,新的媒介生态环境下,受众媒介接触行为的改变,媒介使用目的的改变正在使广播新闻评论成为一种日益边缘化的意见信息传播渠道。因而,广播新闻评论节目需要提升吸引力以提高传播效果,摆脱传统媒体舆论引导力下降的趋势。本文以劝服理论、传播矩阵理论、框架理论为依据,以上海广播新闻评论类型节目为案例,对提升广播新闻评论传播效果做了定性和定量研究。研究发现,从传播技巧上来看,语音情感信息的不同极度的呈现方式对劝服效果具有即时的、短期的影响;从信源与传播效果的关系层面看,政府官员背景的信源并不会一定带来传播效果的提升,是否具备高信源特质,即信源的权威性、可信度、吸引力是影响传播效果的关键;从传播内容上来看,上海新闻广播在受众关注度高的热点新闻报道上媒介框架设置与受众框架偏离过大。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